看上一篇文章评论的时候看到如下这么一段“做你麻痹的朋友!
一天连尼玛一个
流量都没有还TM做朋友?
你做你爹?
现在这些发贴的都TM是这种德行!
开始各种说小
卖家难做!
然后就扯到产品,服务!
产品难找?
尼玛
阿里巴巴上一大堆,实在不行你去广东还没有产品?
问题是流量怎么来?
你TM一个小店新店一点流量都没有,你还和买家做朋友?
你和空气做朋友?
”?真的,看完这条评论,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都是体制的问题啊。
这种言论让我想到了什么?
譬如一个乞丐,他拿着一个碗,然后上街后看到行人就强行要钱,为什么啊?
因为他是乞丐啊,他碗都拿起来了,你竟然不给他钱。
他讨不到钱,都是你们的错!
同理的他做
电商,不去优化
店铺,不去弄好产品,开店就想大卖,开店就像赚钱?
凭什么啊,除非他是
马云的是私生子,什么都不干,开个
淘宝店,躺着数钱就对了。
过去电商的快速发展让这些人感觉做电商竞争小似乎是理所当然,所以我也只能很遗憾的对他们说声,时代变了,再不行动你们就被淘汰了。
电子商务的平台已经进入成熟期,真刀真枪的血拼开始了,没有能力先收拾收拾做好岀淘准备吧。
事实上,今年在各大电商类网站看过的类似言论数不胜数,你在发个抱怨贴,点击无数,整个电商圈的浮躁气氛,就是被这些人带起来的,如果你还想继续做电商,拜托,先深呼气,沉下来,去明白下经商的本质吧。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关于流量的话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觉得赞同的点个赞,不同意的,有更好的见解亲们请给我帮助,真看不下去的,右上角点X就好了。
话说十年前,我的阿姨想要开一家传统餐馆,当时没多少本钱,开个餐馆的投入也不是小数目,每一笔钱都应该用到刀刃上,这具体该怎么花就值得思量了。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寻寻觅觅,终于她决定拿出本钱的一大半去盘下那个店铺,虽然租金很贵,但是胜在客流量大。
是的,对于传统商业而言,店面是经商之本,店面好,生意就好。
我阿姨的餐馆十年了,还是开在同样一个位置,从最开始的破釜沉舟也到了现在的小有资产。
对于传统商业而言,店面决定了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指标——流量。
兜兜转转,十年过去了,我也毕业出来找工作养活自己了,然后进入了电子商务行业,成天和流量转化打交道,也经常抬头骂马云,低头看数据。
然而,你的店铺没流量,真的全是马云的错么?
淘宝的本质是什么?
销售平台么?
很显然不是!
淘宝是个流量平台!
我们都知道淘宝的核心业务是卖流量,
直通车,钻展,品牌活动都是他的流量产品,你花钱我给流量,就这么简单。
而免费流量是什么?
免费流量是为了照顾流量产品覆盖不到的地方,毕竟淘宝这么大的客流,光买了流量入口的这些产品不能满足所有买家,这些买家漏掉又可惜,是吧?
我不否认淘宝在有意识的保持小C店生态,但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平台
转化率。
对,核心就在这里,平台转化率。
也就是论一分流量如何掰成三分花。
你转化率越高,淘宝就越爱你,就给你越多的曝光。
这里先纠正我自己的一个口误,淘宝卖得不是流量,是曝光!
虽然说有曝光才有流量,但是曝光多了,流量不一定多!
曝光,或者说展现是什么?
买家想要购买一只手机,他在淘宝搜索栏输入手机两个字搜索。
这时候跳出来一堆的图片,那张图入了尊贵的买家大人的眼,那个就有了流量。
钻展如是,直通车亦如是,品牌活动也是一样的机制。
说白了就是视觉经济(感谢淘宝给我们这群屌丝设计师地位)所以说能否形成流量,关键在于淘宝的给的曝光和你的图片质量,没有流量,你和马云的责任应该一人一半,不给你曝光,那是淘宝的锅,给了曝光抓不住,那你为什么不自省下,是不是你的主图不行?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看得很明白,淘宝就是看人下菜,你图片好,产品好所以转化高还能带动二次消费,最后还能给淘宝钱,那淘宝真的爱死你了,流量哗哗的来;你产品不好,图片不好,所有流量都是一次性的,除非你给够了钱,淘宝才会继续爱你。
当然,我不是来说风凉话的,现实缺失很严峻,流量日趋变少确实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卖家越来越不好混了,我也感同身受。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也说过,流量变少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相对于淘宝平台上的数量这么大的卖家来说,人均流量在显著变少,所以如果你仍然傻傻的觉得等待就会有流量的话。
那我预祝你做个好梦。
流量不是等来的,流量是抢来的。
流量不是等来的,流量是抢来的。
流量不是等来的,流量是抢来的。
这句话很重要,继续说三遍,下一个电商时代,要想不被淘汰,你只能去主动抢流量。
今年有两个电商事件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是淘宝女装类目的网红店正式走上前台;另一个是淘客的崛起,比如不战大神的月饼之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者的流量源都不是在淘宝的流量框架内的。
网红的微博导流,淘客的q群集团,所导入的都是我们普遍认识上的社交流量。
什么是社交流量?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
微信还是微博还是qq,我们在社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信息交流。
任何的信息传递都能产生曝光,进而产生流量。
我把这种信息交流称之为社交流量源;如果信息中包含你的产品信息,这就可以算一次曝光,而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人通过产品信息进入了你的店铺,这就可以算一次流量了。
(信息流不分渠道,你通过地推,转发朋友圈带来的流量都是好流量)与之相对的,买家主动在淘宝网搜寻产品产生的流量,包括钻展,直通车,品牌活动等淘宝框架内的流量,我称之为淘宝流量(我知道这个分类法相当粗糙)对于以后的电商来说,更多的应该凭借但不依赖淘宝流量,而更多的去培养自己的社交流量池。
为什么?
你还问为什么?
傻子都知道社交流量和淘宝流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一篇具体写社交平台和社交流量。
【绵羊】电商杂谈——为什么我们要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