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马云想帮助更多人成功的初心没变,只是世界变了
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说:“我去申请警察,一共5个申请,4个通过,只有我没有。 KFC来中国,24个人申请这个工作,23个人成了,1个人没录取就是我。我申请哈佛10次,都被拒绝。我告诉自己,也许有天我可以去教书。”
很多人在埋怨直通车太烧钱了,流量都贡献给天猫了,在淘宝已经赚不到了。这样理解是不是可以认为马云之前被拒绝那么多次都是理所当然的呢?我认为不是,那是市场的拒绝;那么现在在淘宝上很难赚钱的原因就是市场发生变化了,必须要迎接新的变化。
一个在成功的人,在回忆自己当年不堪的记忆时还是会有情绪波动的。讲给大家听,还是为了帮助更多人去理解并适应变化的市场。而小米则主要为了制造一些好产品却没有让很多人随时买的上。
第二,阿里巴巴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变革
阿里巴巴提供的就是一个交易平台而已,大家买到假货了会责怪马云,产品不好卖了会埋怨不扶持小卖家了。殊不知以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为先锋的工业4.0时代正在悄悄到来,连阿里巴巴丶天猫丶淘宝都有面临消失的风险。
京东在面临这场变革到来之前,就已经建好了仓储物流,也算是控制了工业4.0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马云的菜鸟物流进行到哪一步还不知道呢?(嘻嘻:社区仓库或者区域仓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跟着搞皮,这是雷f锋都不会告诉你的商机哦)
小米就不同了,小米商城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比如家电丶装修等产品都是与别人合作,仓储物流也尽量采用合作伙伴的,所以阿里巴巴是在面临着强大竞争压力下在为很多人做事不是吗?
第三,阿里巴巴倾向于为提供更优质产品的厂商服务
这是一个商业公司的正常行为,当其他卖家产品不够好丶不够廉价丶甚至产品极差时,平台为什么还要将优质资源公平分配呢?
小米对美的的战略投资表面上看是对格力的挑衅,实际上阿里巴巴的挑战更大。因为小米商城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了,再继续战略投资更多实业,阿里就更岌岌可危了。
所以阿里巴巴不仅要扶持优质厂商,也要寻求战略伙伴,例如入股广药。
在工业时代,不断压缩成本可以使劣币驱逐良币;互联网时代一切将回归良币驱逐劣币。传统实业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种新局面呢?
第一,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区
可以是企业网站丶微博丶微信丶APP,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社区以及强大的线下渠道,后期难以做到标准化丶规模化生产。
前几天有个做机床冷却设备朋友说自己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污染丶节约能效,问我如何利用网络突破销售瓶颈,我尝试建议说可以授权让其他厂家生产销售;朋友表示害怕专利技术被泄露不敢授权。这种情况就可以尝试做品牌社区丶慢慢把体量做大一些在考虑授权的事。
第二,帮助潜在客户解决更多问题
当准客户有了强烈需求的时候再进行接触,你的竞争将非常大,也不容易在短期建立很好的联系。提前挖掘潜在客户的其他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些需求数量越多次数越多越好。
第三,找机会满足潜在客户的其他需求(解决其问题)。正所谓感情就在这一来一往之间建立
这三个观点在网络营销上可以简单叫做挖需求丶做长尾内容丶做外链。之前在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系列文章都有深入探讨。一是可以订阅我在以前的文章去看看,二是可以直接回复提问,三是直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