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过半,普遍的感觉今年
电商感觉比往年难做!
难在哪里?一是流量整体下降,二是店铺利润下降或者不赚钱或者亏本,这其中有大环境影响下产能严重过剩,也有移动社交化对于电商平台流量的分解,当然这里面还有电商平台规则和政策的变动,其他的暂且不说,原因很多,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普遍感叹今年电商相比往年确实难做不少,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学习和改变,同样的活动,但是效果就是相比以往就是差了不少。
当然这其中有少数的
卖家可能做的不错,但这掩盖不了整体疲软的事实。
越是困难的环境,其实越发的有
机会,比如
微商丶比如社群电商丶比如跨境电商丶比如宝商(或支商),其实这些概念有炒作的成分,但是确实有不少的机会,说的好听点也都是下一个风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也几乎紧追着步伐,2015年大多数的电商人都在疯狂的学习和追赶,但到最后虽然知道所谓的微商丶社群电商丶跨境电商丶宝商的巨大机会,但真正落实到自己却发现没想象的容易,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被整个大环境牵着走,至于效果和投入产出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了。
微商经过了2014年的爆发,在2015的6-7月整体
销量萎缩,部分大微商品牌甚至下降超过70%,各种起伏和折腾过后,不少微商品牌已经慢慢淡出大众视线,不少微商大咖操盘的艰难宁愿选择到处宣讲分享赚钱,传统的朋友圈暴力刷屏和微信群培训洗脑被各种自动分销系统所取代,也逐渐转型为平台微商+社群微商的模式。
丶
微商虽然走的下坡路,但是依然有很多模式和做法值得电商人借鉴,比如对于代理和分销的培训,比如对客户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在微商商部分类目依然有不少操作的空间,特别是跟线下结合结合紧密的,在生鲜丶农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方面表现突出。
社群电商其实是电商的社群化和圈子化,这个概念在国内某个线上培训机构的倡导下看似火爆,实则问题不少,其通过先期的付费到免费培训的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来实现价值变现,比如发展分销,比如资本运作,比如培训卖货和推荐软件,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的目的我们暂且不说,我一直怀疑的是它的人群定位与实际的社群电商人群其实是不符合的,另外就是线上培训与线下社群的冲突,后者也许容易实现,但是前者要实现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说社群电商的机会在哪,其实这个跟微商是相通的,好产品做到极致,然后不断走到线下,不断输出价值的同时还得避免跟传统电商卖家的直接冲突。
其实跨境电商这个是真正的风口,2015是
阿里巴巴国内电商平台的改革之年,更是阿里跨境电商的发力之年,这一点从
马云频繁出现的国际舞台的身影就可看出,目前
天猫国际和速卖通担任主力,加上
支付宝的改版都是为了把握跨境电商的风口,承载整个阿里的国际化与全球化重任。
天猫国际各种国家馆的陆续开放丶阿里与多国邮政物流的合作都是紧随国家的外交政策,目前天猫国际已经有极具有代表性的年销千万的店家。
速卖通的发展更不用说了,2015发展之快超过想象,不少传统外贸公司和电商公司转战速卖通。
跨境电商虽然美好,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玩的,目前最紧要的问题就是跨境电商人才的缺乏,为了培育跨境电商人才,速卖通官方也是不断开放机构合作和校园合作,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学校直接跟速卖通进行对接 ,相信2-3年之内可以培养一大批跨境电商人才。
说到最后其实,还有就是一个宝商,说到这里,其实不得不提新版支付宝的出现,这个定位于金融场景支付的强大工具前阵子着实火了一把,不少人也拿着支付宝对比炒作各种支付宝营销机会,还硬是拿着强行的对比微信,素不知本身定位不同,一个是社交链接,一个是场景支付,新版支付宝个人觉得营销机会是有,但是也没某些大咖吹嘘的那么机会多多,从最近的消停也可以看出。
当然新版支付宝的出现也让人看到了支付宝的野心,支付宝承接的重任太多,定位的是金融场景支付,期望打造的是一个“能用钱的地方就可以或者必须使用支付宝”,当然阿里更希望通过支付宝彻底的融合线上线上,逐渐的建立一个基于强大阿里
买家卖家数据的支付生态系统。再结合阿里的跨境,同时实现支付宝的国际化战略。
2015年的阿里动作迅猛,也着实让人惊奇,包括菜鸟的发力丶入股圆通
快递丶上线“裹裹”app都是围绕支付宝打造真正的商业生态系统。不得不说,阿里的战略和布局确实牛叉~
具体的个人宝商来说其实都是微营销人的游戏或者微商大咖圈人圈钱的游戏,对于个人卖家 来说,也是看看热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