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淘宝规则变的乱七八槽,让很多做了几年的淘宝老手摸不着头脑,过去到处吹牛逼,吹螺旋丶吹
刷单丶吹养
直通车丶吹主图,现在发现啥用没有,卯足劲去做,效果也一般,螺旋旋到没流量,刷单刷到没成交,开车开到分下掉,优化优到没排名,不知道大家遇到没?
我们家的几个运营各有所长,当年也是叱咤江湖的人物,小C靠标题优化就可以排到首页的人物,现在运营店铺在前期选词基础销量方面他的作用还是不错的,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有个天花板,怎么优化都突破不了,而且稍微不慎,前期已经获得的流量也会变得不存在;小S也算是我们中的车神,过去靠自己的独门车技三天几乎就可以把大词打到3毛钱以下,现在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词依旧选的没问题,只是养起来像白眼狼,给钱就长,不给钱就跌。前几日我们围坐一桌,喝茶沟通,他们各个耷拉着脑袋,说要不大家去休个假,等tb规则稳定了再回来,哈哈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做淘宝这么久,我们经历了太多,一路都是在变化中成长起来的。
最早的大台风时代,那个时候几乎坚持的人都赚到钱了,时代不一样,那时候台风来了,猪也会飞,只是后来台风走了,所以摔死的还是猪;
然后是大营销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讲究的是idea,影响策略与方法,谁的脑子转的快,谁敢创新,“老板娘跟人跑了”也是出现在那个年代,现在估计老板的娘跟人跑了也不管用了;
紧接着是到了大资本时代,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在依靠付费推广,有钱就任性,疯狂的钻展,牛逼的车神都出现了,传统企业也开始注重线上,淘字号也开始转天猫;
如今这个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叫做千人千面,或者是个性化,其实就是大数据时代,DT时代,我们店铺的流量官方语言说更精准,不如说是更加分散,这也是淘宝沉淀了这么多年规则的变化。
千人千面,似乎我们经常所说的是在买家端,其实也有卖家端,这也就是规则变化的关键,下面我们就买家端和卖家端做一下分析。
买家端千人前面,也就是我们经常说根据买家的购物习惯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可是为什么不一样?根据什么判断该是什么样呢?其实很简单,俗话说人以群分分,如果我们不看个体而是看群体,那么千人千面体现的应该是一群人看到的页面应该是类似的,那么同一个群体tb是怎么抓取的呢,下面的话请认真揣摩,当a和b两个买家的购物习惯和消费能力差不多的时候,如果a去购买了你家产品,那么下次a登陆的时候页面会个性化的展示给a,同时因为a和b是极其类似的两个人,a所购买的产品当然也会系统推荐给b,也就是说b也会看到和a类似的页面,这就是买家端千人千面的根本,换而言之,我们去做搜索去做排名,首先必须抓住千人千面本身,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最真实与精准的访客;
卖家端千人千面,其实是对应买家端,我在之前的文字也提过,如果你所在的类目主流价格在200-300,但是你的主推款价格是在100元,那么你可能获取的排名是销量排名或者价格排名,但是综合排名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因为你属于非主流;此外,就是买家的等级和消费层级,如果你做的是车品,那么你的买家消费能力都不会太低,可能是以钻号为主(需要分析),但是无论你是刷单还是其他手段制造的订单都是心级别的买家,那么你的店铺成交的客户也是类目的非主流客户,一方面你无法在综合排名获取最好的排名,另一方面淘宝会按照千人千面继续给你匹配的是非主流流量,那么店铺也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么说大家该能听明白吧?
千人千面其实就是规则最大的变化所在,其次是结合我之前说的影响宝贝热度的那些因素,这就是现阶段tb的规则变化本质,不要去纠结权重的绝对值,只要知道哪些是我们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该做的,那么就已经是比很多醒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