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帖子其实有点吐槽的意思啦。发出来也有点忐忑,毕竟大促在即,这时候的我应该在装修大促承接页之类的。
但是在刚刚一个以有线头为由申请质量问题的买家后,我真的是忍不住来了。
我是爱淘宝的,像爱师长也像爱子女那么爱,淘宝成就了我的经济条件成就了我的理想,不爱是不可能的,但是也越来越爱不起了。
从几点说下爱不起的原因。
1.淘宝作为规则制定者,自己开始不守规矩了。
作为一个商家,特别还是一个有点执拗的商家,我是非常渴求平台的买卖公平的。
淘宝也制定了很多规则来维护这个公平。但是近两年来,表面公平都不存在了。
可能有的商家没有注意到商家有一个品质中心,品质中心的数据很重要,而品质中心数据的判断非常不公平且儿戏。
举个例子:评价内容为:我本人大腿很粗,衣服没有遮住大腿。品质中心问题归类为:效果不符。公平吗?合理吗?
这个品质中心的本意我是理解的,是希望商家可以提升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但是这样草率的判断合理吗?这样催生产业是外包好评客服,大量的好评返现去换取好的评价,随商品品质和服务有正面的影响吗?也许有,但微乎其微。
还有退款理由,很多商家觉得买家修改了退款理由就没问题了,其实不是的,买家第一次申请的退款理由才会被记录在案,再修改的理由不会被记录。
前两天收到一个投诉,原因是一件商品有线头,买家说是质量问题,要求店铺承担寄回运费,店铺拒绝后被投诉,投诉理由是未履行承诺,投诉成立。电话申诉后维持原判,因为小二判断一根线头是质量问题。绝望吗?有一些的。小二的意思是这个成立的投诉对店铺没有影响,要求提供判断投诉成立的小二花名也是无果,真的没有影响店铺的综合评分为什么掉了几十分呢?商家有淘宝制约且制裁。那制约这些评判者的又是谁呢?
2.停不下来的大促和偏向TM的流量和活动
促销真的是做到头疼,作为一个身边人都转投拼多多而我还坚持只在淘宝开店的商家,大促的用意我是完全理解的,但是真的有必要如此频繁的促销去争取流量吗?如果只是价格的pk我觉得淘宝是没有很大的优势的,毕竟我们不山不假,我们还要品质,那注定我们不能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拼多多低价,天猫品牌,C店就不能走自己的路吗?天猫多少个淘系品牌也都是C店成长出来的啊,我们不可以稳稳的走自己高性价比的路吗?有那么一部分人,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小小的资金,想在淘宝实现自己的理想,C店承载着这部分人的梦想和未来,为什么不能给这部分人成长的时间呢?
3.生拼硬凑的内容
我相信很多商家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来跟自己的买家交流沟通,可能是微博可能是微信,但我也相信很少人是微淘。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啥我也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曾经把微淘作为自己家后院去经营又放弃了的人,我的转变我自己看得到也总结的出原因。当微淘作为记录店铺成长作为店主情感抒发的平台时,除了老顾客没人去看,当然更多的是我跟不上公域的节奏,我没有那么多时尚前沿的咨询去分享,我更想去分享关于这个店的一切。当然大环境也是一部分,当我很焦虑,但我每天担心会不会不公平的投诉成立,会不会有莫名其妙又无处申诉的扣分,又有多少内容和精力去跟爱这个店铺的人去分享这个店铺的点点滴滴呢?
我曾是个可以连续好多天每天走几万步的去找配件找辅料只为了分享更好的商品回报信任这个店铺的小店主,也为了改一个版的细节熬几个通宵,更为了一个评价去不厌其烦的去沟通解释过。那时候的我有底气,是淘宝给的底气:只要我守规矩,就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把产品和服务做的更好。得到买家的认可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但现在的我没有底气了,这几年我的商品品质在提升,服务在提升,但是那种由衷的自豪却越来越少,每一次无奈的让步都让我委屈的想哭。但是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告诉我,我做的对。只有无数不知道花名的小二告诉我面对无赖要一退再退,无论买家的诉求是否合理,我必须退。
我很想念那个淘宝,它曾告诉过我,它给我翅膀。我很爱淘宝,也希望以后还爱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