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共收到97678件投诉,其中拼多多收到的投诉多达7000多件,投诉数量位居榜首。

投诉量高企 拼多多增长背后烦恼多_零售_电商报
截止到7月31日,黑猫投诉数据显示,关于拼多多的投诉量多达6989条,已完成的数量只有3447,不及一半。
消费者对拼多多投诉最多的是,卖家售卖假货、省钱月卡不予退款,虚假砍价免费拿活动,以及虚假的助力免单活动等。
投诉数量大,只是拼多多众多烦恼的一个缩影。上市一年来,外界对拼多多商品品质的质疑从未消失,用户数量、GMV、营业收入增速下滑,亏损面不断扩大,股价4次破发,拼多多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
成立不到4年,拼多多迅速发展为阿里巴巴、京东之外的电商第三极,营收超百亿,市值近2000亿。然而,近两年来,拼多多营业收入和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均大幅下降,发展显现颓势。
营收方面,2018年Q1-Q4,公司营业收入的同比增幅分别为3641.32%、2480.00%、697.16%、379.56%。2019年Q1,拼多多营业收入45.45亿元,同比增长下滑至228.16%,归属净利润-18.78亿元,亏损额增加8倍。随着营收增长,亏损面一直在扩大。
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Q2-2018年Q1,公司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47.06%、58.00%、55.06%、20.41%。而到了最近的4个季度,2018年Q2-2019年Q1,用户规模增长率下跌至16.61%、12.21%、8.55%、5.73%。
在营收和用户规模增速双双放缓的同时,拼多多的股价也多次跌破发行价。拼多多在上市第五个交易日跌逾17%,跌破发行价19美元/股。上市已一年有余,拼多多仍没有走出困境。
内忧还未解除,外患接踵而至。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开拓者”,其崛起之路免不了触动老大哥们的利益。
投诉量高企 拼多多增长背后烦恼多_零售_电商报
首先站出来的是苏宁易购,拼多多上线10个月之后,苏宁易购就上线了乐拼购业务,2018年818期间“乐拼购”升级为苏宁拼购,并以独立APP的形式正式上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苏宁拼购已经积累了1.5亿存量买家、35万活跃商户、1.5亿热销商品,订单半年度增长达2100%。
投入最大的却是阿里巴巴,因为拼多多的崛起直接分掉了阿里的蛋糕。公开数据显示,拼多多与淘宝用户重合度占比接近50%,且在持续上升中,2019年一季度拼多多对淘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40.1%。
据门别卖家论坛了解,2017年7月,淘宝推出“拼团”功能。2018年3月,淘宝特价版APP正式上线。2019年3月,阿里巴巴重新推出聚划算,整合旗下的天天特卖、淘抢购,加大狙击力度,直接与拼多多刚正面。
投诉量高企 拼多多增长背后烦恼多_零售_电商报
京东虽然与拼多多在业务上并没有直接竞争,但拼多多从市值上动摇了京东中国电商第二的位置,于是,京东姗姗来迟入局拼购大战。2018年底,京东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拼购事业部。2019年6月,京东拼购上线。
前有阿里、京东等巨头堵截,后有拼趣多、贝贝拼团、九块九拼团、51拼团等小型玩家一票追兵,拼多多能否守住战线并成功突围尚不可知,但免不了会陷入一场苦战。
拼多多也在试图摆脱不利局面,2018年底,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计划扶持1000家工厂品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百亿级的补贴,似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拼工厂大多是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工厂转变而来,截至2019年6月底也只合作了60多家;在阿里巴巴高压之下,很少有知名品牌入驻拼多多。
拼多多表面风光,实则内心沧桑。就如创始人黄峥所说,拼多多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在成熟之前,拼多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