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自由写点,无逻辑。
最早知道淘宝这么一个平台,应该是2007年了。那时候大学最后一学期,还是一帮子人看芒果台,里面有几个淘宝人分享创业经验。
后面再接触,就深入一点。2009年,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孩子他妈,开始做淘宝分销。对,就是这个账号。但是那会儿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弄,完全一个白痴一样的。当时做的是化妆品泥浆面膜,这个店的四钻,基本上就是那时候冲啊冲,冲起来。不过与我无关,都是孩子他妈一个人弄,进货,运营,修图,发货。我呢,则远走他乡上班继续我的财务路。
可好景不长,品牌商自己要做旗舰店了,断了货。于是这个店就搁置,一搁置,就好些年。。
中间繁杂事太多,不一一叙述。
转眼来到2014年,我终于进入这个行业,在一家行业TOP1公司任财务负责人。可那时候我对于电商也就比买买买的人多知道一点。于是在公司,不管是天猫淘宝,还是京东唯品会,有权限的每一个模块,都点击查看。需要数字论证的,还做数字跟踪,且向运营讨教。
还算是好,记得2014年末,有好多电商财务让我开YY讲一下电商财务。但自认为都是摸索出来,且接触越多,越发觉得这一行的财务,就像是传统财务一样,类目、系统配备、人员架构不一样等,都是天差地别。于是每回答一次,都在前面加上我这边是怎么操作,而不是直接讲应该怎么操作。。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依旧不认为大多数电商卖家把手中的数据红利吃干抹净,更多的其实在做一锤子买卖。也依然不认为大多数买卖真正的做过淘宝的数据分析。或许运营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但是购买人群的数据细化分析,应该是大多电商没有做的,更遑论用这部分数据合规合法的数据变现了。
再后来几个朋友创业,但是路没有选好,挑的代运营。话说中国的新生企业,大多死于三年内。我们更不堪,一年半就死得挺挺的。于是各奔前程,摄影的继续接单摄影,运营的继续在大店运营。彼时公司发起人,也就是运营,还活得不错,接手一家天猫电器。杂七杂八算完,一年有50万收入。但最近又闹腾走人,准备梭哈一把做数据变现。前面说的大多电商没有将手中数据进行最大程度的变现,他的梭哈,算是给我这个想法一个佐证。
我呢,当然继续滚去上班了。还不错,依旧电商,财务总监,在一家行业TOP3公司上班。但这个公司规模大是大,其中一个天猫店一年过三亿营收。但是公司结构太复杂,老板呢,也过于急迫。一个妥妥的由家族、同乡以及同学构成全部骨架的公司,且思维度并未统一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谈何公司架构改革?
从供应链到营销体系,短短三月做的思维导图不下二十。总则、细则、操作规范等,倾注大量心血。没用,掣肘太多。
后面在知乎和一个电商老板聊到这个话题。他也说家族企业,如果思维度不统一,后续人员学识度达不到,就不用提什么公司架构管理了,纯粹是找不自在。
于是三个月后,我再次滚蛋。这次时机不怎么好,行业招聘几近没有,有的呢,不是规模不够,就是薪资问题。
后面和一个同学聊起,同学说,既然你小两口都是在这一行,且这么些年了。要不你自己试试吧。
又头脑发热了。
找几个产品,问问之前合伙创业的运营大神,答曰可以试试。
这就打鸡血了。
然而现实,就像冰雹一样落下来打在脸上。美工,不会啊,PS我就知道是一个软件简称;运营,不存在的,模块我都找不到。
好吧,先上链接,图是以前同事给PS的,运营的大致方法是他们说的。我能确定的,是用我这个头大的财务思维来定我自己的大方向。
嗯,昨天才上的链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ft=t&spm=a2oq0.12575281.0.0.25911debZVSuyk&id=589938332486

当然没人看啦,现在只是有一个方向而已,还是继续求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