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邻居店内的天猫1小时达布景。摄影:邓攀
此后不足半年,2016年12月,天猫内部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成立了涵盖天猫超市、美妆洗护、食品母婴、天猫生鲜等业务在内的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出任该事业组负责人,并兼任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则被调入阿里巴巴集团CEO办公室。在2017年12月靖捷出任天猫总裁后,天猫超市仍归于由胡伟雄任职总经理的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部,直至2018年11月本次业务单元独立。
商业作家、《创京东》作者李志刚曾与李永和有过一次深聊,彼时李永和仍效力京东。李永和留给李志刚的一个鲜明印象是,业务精通,逻辑清晰,能够随口准确说出几十个数据,“很厉害”。
如今,入职阿里后稍经过渡,作为张勇助理的李永和,就被委以重任。
另需提及的是刘鹏。与后期空降的李永和不同,刘鹏2015年就已出任天猫国际总经理。过去几年,天猫内部体系经历了数次变阵,有些业务已被整合到了新的业务线,有些业务则进行了负责人的更迭,但天猫国际相对平稳,并且刘鹏所负责的业务还在增加。
2016年9月,天猫内部开始孵化天猫出海,次年6月项目启动,到当年年底,刘鹏的职位已经变为天猫进出口事业部总经理。
“奥文(刘鹏的花名)是潜力股。”一位认证为阿里员工的脉脉用户评价称。
“管不到那么细,那么就升格建制”
本轮组织架构调整的背后,显然是阿里对超市业务和进出口业务的战略加码。在行业整体GMV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些业务的爆发或将为阿里创造巨大增量。
一位在天猫工作了数月的前员工对《中国企业家》不无感慨地说,在天猫工作,就像在马拉松赛道上百米冲刺,背后好像时刻有人拿着刀在追杀,停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每年一两次较大规模的业务体系调整,对于天猫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入驻商家成为最先被影响的一批用户,他们的感知也更敏锐。一位天猫商家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天猫平台似乎一直在不断尝试新想法,新业务不断出现。
综观天猫过去7年间的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原因及背景各异。
有的是跟随集团阵型改变而动。比如2013年1月的那次,阿里拆分出25个事业部,天猫事业部成为其中之一;还有2015年12月的那次,阿里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体制,手淘、淘宝、天猫不再设总负责人,开始实行班委制。
有的被解读为遭遇对手伏击。比如2015年3月,出任天猫总裁一年的王煜磊被免职,这被一些观察者认为是天猫在与京东、唯品会竞争中表现不佳的结果。但对于现在的天猫来说,来自竞争对手的影响已大为减弱。
“所有的调整,都不应该是因为竞争对手压力而做出的,而是应因市场变化,因为客户需求。”靖捷表示,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是在两个非常有战略性的领域里成长起来的,但今天在整个集团层面,他们需要承担更加快速成长且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使命。
“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商业运营效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肖利华告诉《中国企业家》,“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管不到那么细,那么就升格建制。”
在阿里内部,升格建制是常用的组织手段。没有什么能比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集团CEO汇报,更能体现集团对该业务的战略重视程度了。
2018年12月,在阿里青年干部培训营上,张勇深入谈了他对这次组织架构升级的思考,后来该演讲内容被发到了阿里的内网上,获得了非常高的点击。
“对于一些相对年轻的Leader来讲,因为这个领域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升格建制。说白了,师长找旅长,他最多想师长的事情,尽管还是一个师长,但是搞成军级单位,他的想法立马不一样了,他就变成军长思考了。”张勇说,将进出口这样的团队改为直接向他汇报,尽管是事业部,但它是一个军级单位,这一点非常重要,而真正要突破的领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局建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
2018年11月初,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张勇宣布了阿里未来5年的“大进口计划”。张勇提出,阿里将在未来5年,帮助更多海外中小商家进入中国,实现全球2000亿美元进口额的目标。这便意味着,进出口业务需要加速整合集团资源。
“阿里巴巴说到就要做到,要去把2000亿真正落地,虽然靖捷是天猫总裁,但老逍(逍遥子张勇)可以调动集团的更多资源。”肖利华说。
如果说进出口业务的机遇很大程度上来自国家的进出口策略和中国老百姓消费水平的提高,那么天猫超市业务独立成型的前提则是阿里巴巴近3年在线下超市生态的大举扩张。
“天猫超市这一次调整,是和阿里巴巴投资大润发密切相关的,也与盒马、淘鲜达等一系列创新型业务密切相关,同样高度相关的还有菜鸟、饿了么等过去布局的业务。”靖捷表示,当新零售发展到这一阶段,当集团的生态布局发展到目前水平,打造天猫超市成为一个独立战队,可以更快速、更坚决地把机遇变成现实。
从一到多,再从多到一
新零售正在倒逼全产业链组织变革。
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告诉《中国企业家》,目前品牌商家的新零售部,已显现出这样三个特征:第一,要背线上线下销售指标;第二,要运营全域的会员;第三,技术层面要把面向消费者的IT和面向内部管理的IT分离。
“新零售部将逐步从现在一个内部赋能型的部门,发展为企业的一个主要部门。未来新零售部在各企业的级别将会越来越高。”叶国晖表示。
在谈及商家如何面对新零售冲击时,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杨光表示,新零售既包括消费者数字化、消费者资产运营,又包括流通方式的变化,最终它会改变整个生产工艺和产品。“它不是一个简单门店改造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都要重新调整生产能力和生产方法,未来企业面临的是如何在组织内部重新分工和重新激发活力的问题。”
大潮涌动,不只是商家要变,作为重要操盘手的阿里,更要首先进行组织维新。
2018年10月,有消息称,阿里已在严格把控headcount(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再批offer,包括技术,近期招不上来的,可能会被砍掉。阿里对此回应称,传闻不实。
不过,现在的阿里,至少不再像从前那样大规模开放招聘岗位了。一位阿里求职者告诉《中国企业家》,其面试流程目前已被终止,HR告知,该职位已被暂时关闭,何时开放要等待集团通知。
阿里内部的组织梳理与调整被认为是部分职位暂时关闭的原因之一。以天猫为例,目前一些业务线已并入其他业务单元,比如淘宝;一些业务线仍在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还未最终落定。
2018年1月,阿里巴巴云零售事业部与天猫、淘宝全面合体,原云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出任新成立的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负责人,向靖捷汇报。同年3月,消费电子事业部、美家事业部和平台营运事业部三大事业部成立,天猫就此形成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服装服饰、汽车、美家、进出口六大行业事业部,以及平台营运、新零售平台两大横向事业部。
但这一阵型在天猫组织架构调整之后也随之改变。
靖捷透露,调整前,在与商家对接方面,新零售的平台事业部和天猫行业是两个部门在运作;目前这两个部门已经完全融合,包括产品体系、运营体系的融合,基于新零售环境,团队已重新设计了天猫与客户的合作方式。“天猫的产品体系因此会全面升级,我管它叫‘脱胎换骨’。在我们帮助品牌商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天猫自身也在做同样的变化。”
“所有的组织架构都是和当下的战略高度相关的,天猫现在最主要的变化是变成了‘one’天猫,和品牌的合作已经不分线上线下。”靖捷表示,“这意味着商家在讨论如何推进品牌新零售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更加简化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