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电商平台的不断涌现,社交媒体的不断商业化。经过多次审议的《电子商务法》(简称“电商法”),终于正式出台了,并且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电商市场规则混乱的局面即将被控制,中国电商行业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为规范行业发展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该法虽然是刚开始实施,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是“电商法”带来的影响之大却是超出预期的。“电商法”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就决定了它对整个互联网市场格局的重大影响作用。“电商法”不仅是针对消费者和各个电商平台的卖家,同时也包括对个人代购,微商,直播的管制。在新的法律法规下,电商平台上是否会上演新一轮淘汰赛?
新法规新税收!
“电商法”落地实施后,代购和微商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法规已经明确要求电商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以后不管是微商还是网络主播或者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上的卖家,都被认定为电商经营者。虽然税收问题目前暂未有细则落实,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电商交税是不可避免的。
电商法实施后,增加的税收最终会让私人代购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其失去价格优势,而且在商品的信誉方面,企业显然更有优势。未来线上和线下零售将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新零售的大潮或将加速到来。
新法规新机会?
虽然个人代购面临严格监管的趋势,相应的跨境电商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11月,商务部、财政部等十几个部委联合发布三份进口跨境电商政策文件,对跨境电商企业形成明显利好,其中包括将年度交易限值由目前的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至2.6万元等政策陆续出台。
跨境电商政策调整除了清单扩容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商品限额提高外,还明确已经购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基本对跨境电商行业不会产生新的影响。这个政策对海淘代购,微商刷单会很有力的打击,对给线下实体店供货的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新法规新规则!
从电商诞生,到日益壮大甚至成为现代社会主流的消费模式。“刷单”“刷好评”等炒作营销手段就屡禁不止。除了水军刷好评外,还有很多淘宝的商家会通过返现的形式吸引消费者给“五星好评”,这些方式极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甚至已成为成熟的产业链。
针对这种现象,“电商法”规定,电商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由此可见,以后电商平台卖家之间的竞争重心将重新回到商品和服务质量上。
此外,电商法还明确规定,对于竞价排名的商品或者服务,会显著标明“广告”,这意味着以往通过竞价排名方式获得较前位置的商品或服务一律以“广告”的形式出现,预计对商品的转化率产生一定影响。
对大数据杀熟,电商法亦作出明确规定,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若出现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法规新格局!
平台流量成本不断上升,市场增速放缓,电商平台的竞争焦点从价格战逐步转向全面恶战。其中“二选一”是最为突出的表现。近年,一些拥有市场份额优势的电商平台通过各种排他性条款要求商家站队,这种垄断现象在近年越演越烈,尤其是在6·18、双十一等大促节日时,“二选一”的现象更为明显。
对于这种垄断现象,电商法在第二十二条作出规定,要求电商经营者因其技术优势、用户数量、对相关行业的控制能力以及其他经营者对该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等因素而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同时,第三十五条从保护中小经营者的角度进行规定,要求电商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在“电商法”实施后,类似“二选一”这样的恶性竞争行为将被杜绝。未来,电商经营者有望在电商法的帮助下重新回复到充分市场竞争的状态,电商平台则需要考虑如何在新的竞争态势中寻找新方向。
关键词标签:
电商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