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并非仅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从自然区域来看,内蒙古大草原在中国北方的延伸很广,就如同蒙古族的分布一样。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蒙古草原特有的习俗。
套马
一种方法是用套马杆。套马杆由杜儿、梢儿和皮绳三部分组成。杆儿多用质地较硬的木材制成,梢儿用浑善达克沙地产的柳条制成,柔韧性强,不易折断。杆儿和梢儿各有一端刻出凹槽,再把这两端扣合在一起,外面用细皮绳密密匝匝缠好,皮绳固定在梢的两端。
套马是一项勇敢者的活动,当牧马人要换乘马或马群打印记、剪马鬃时就需要套马,特别是后两项更是牧马人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的时机。他们骑在杆子马上,在飞奔中选准机会,把套马杆伸向被套马匹的头部,然后把杆绳套在马脖子上。能套住马的后耳根的人则是技术最高超的。套马的场面既惊险又精彩,牧马从竟展绝技,围观的人欢呼喝彩,热闹非凡。
还有一种套法是用包木(皮套绳)。把长皮绳子一端挽成特殊的活扣,牧马人骑在奔跑的马背上,远远的将包木甩过去,绳套准确地套在马脖子上,马越拉越紧。用这种工具套马难度较用套马杆更大一些。
去势、打印记、前记号 蒙古草原习俗
给牲畜去势、打印记、剪记号是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劳动,也是牧业生活中的大事。去势的马叫骟马、牛叫犍牛、羊叫羯羊。
给马去势场面很热闹。一个马群有一部分马去势,附近的马馆和青壮年都来帮忙,围观的人也多,马群的主人还拿出食品招待大家。套马手套住要去势的骟割手进骟割,而后在刀口处放少许马尾用烧红的烙铁烧炙,使刀口封结。
牧民给牲畜打印记、剪记号是为了区别自己的牲畜。马或骆驼的印记一般是在它们的臀部烙各种图案或字母。羊的记号是剪耳朵,即在耳朵尖或耳朵前后剪缺口,牛一般不做记号,因为牛不像马或驼跑得很远,也不像羊易混群。
捡牛粪、起羊砖
捡牛粪、起羊砖
蒙古草原习俗(5张)
?
?
捡牛粪、起羊砖
牛羊粪是牧区最主要的燃料。 蒙古草原习俗
秋末,牲畜进入冬营盘,牧民在每天早晨清理卧盘时把牛粪堆在一起晾晒吹干,随时取回烧火。或用车拉回堆在蒙古包外,取用更方便。
起羊砖一般在冬季。入冬,牧民用柳条编成的障芭围成简易羊圈用以夜间圈羊。羊便溺在圈内,天长日久,形成厚厚的粪层。牧民用锹把这些湿粪切割成砖形,围着障芭垒一圈,晾晒的同时也起到挡风的作用。待来年冬季,羊粪砖干透,牧民用来取暖,耐烧且火力较强。羊粪砖可能称为牧区的“煤”。
屠宰牲畜
蒙古族牧场宰羊采用的方法是:在羊的胸下割一小口,手伸进羊腹腔,在食道穿口胸膜较薄处捅入,直伸脊椎前将主动脉拽断,使羊迅速致死。羊血很干净可以灌血肠;宰牛和骆驼用刀子将头部与颈部连接处脑神经附近的主动脉捅穿,牲畜立刻便摔倒死亡。这种宰畜方法比割颈简便,不需太多人力。
养狗
蒙古族牧民都喜欢养狗,一般每户养2~3条。这些狗白天跟随主人出牧,给牧群站岗放哨,还能追回离群的牛羊。在家时看护庭院,不让陌生人随便进入家门。晚上守畜圈,能抵御野兽特别是狠的侵袭。牧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狗。
做客禁忌
1.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到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
2.进入蒙古包时,由长辈先入包,并且坐在正中位置;晚辈不得先入包,并且不能坐于正中位置。
3.进蒙古包时,马鞭和马棒要放到门外。入包坐在右边。出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
4.家里有病人,便在包门左侧系一条绳子,绳子的下端埋在地里,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牧民禁忌将马鞭、马棒带入蒙古包。
5.旧时包内西北角为供佛地方,客人睡觉时不能把脚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到于污辱灶神。
6.牧民习惯将铁锅扣置在包外,客人骑马或乘车到蒙古包时不能碰压。
生活禁忌
1.不能直呼父母、祖父母和祖辈的名字。
2.不直呼去世人的姓名,把去世的人称作布日乐其(意为已去世的人)。
3.晚辈在长辈面前不喝酒、不抽烟。
4.妇女不梳头不能外出。
5.不能在室内背着手或抄着手。
6.不有当门站立,不能站或坐在门槛上。
7.不能对着行人洒水。
8.把刀子或其它有尖的物品递给别人时,不能让刀尖或其它物品的尖对着接受的人,以把柄递给对方。
9.忌磨刀石直接用手传递,放在对方面前,让他自己拿。
10.拜年互对哈达时,晚辈哈达不得高于长辈哈达。
11.未成年人不得拿鼻烟壶与长辈互换。
https://shop113019137.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spm=a313o.201708ban.favorite.d53.64f0197aCumxUD&mytmenu=mdianpu&user_number_id=79089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