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节期间,国内多地的批发市场、线下花店的鲜花出现30%-50%的涨幅,部分热门种类如玫瑰花等品种的涨幅则达到了100%。而电商平台的涨价趋势则更加明显。
根据慢慢买大数据对电商平台里几款热销鲜花商品的价格监测数据来看,近一个月来玫瑰花是全网最热销的鲜花品类。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在3.8节期间涨价超2倍。
*数据源于慢慢买大数据
例如,销量排名第4的领香鲜花在一个月内价格上涨近3倍,2月7日当天价格在135元,当前价格在378元,也是历史最低价的3倍多。
*数据源于慢慢买大数据
随着需求的爆发增长,大部分花店依托淘宝、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就连一些规模化生产基地也开始以不同形式涉足网上销售,鲜花电商的比例大幅增加。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花店相关行业增势迅猛,2014年后年注册量迅速增长,2019年相关达到18万余家,同比增长了12%,是十年前的3.7倍。2020年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到720.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4.6%。

但同时,很多人也看到了,目前鲜花电商的生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顽强,接连有不少品牌暴雷。而企查查的另一组数据也表明,这里面资本雄厚的企业并不占多数,全行业注册资本高于100万元的企业仅占比0.01%,同时,近五年行业相关风险信息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异常经营信息更是高达3万多条。
一方面,需求爆发的同时,供应链并未真正跟上,花材质量、打包、损耗、运输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如今的鲜花电商,由于销售的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价格似乎成了主导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标尺。
很多鲜花品牌和商家在电商平台内大打价格战,有业内人士称:“线上花店日常销售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1单可能只赚0.5元—1元。越拼低价,鲜花质量就越来越差,长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曾有消费者在鲜花电商平台以29.9元的价格就可以买到30枝花,还附送一个玻璃花瓶。

从鲜花品牌的长远角度来看,并不是降价就完了,门客鲜花的暴雷也就证明了“低价”入场加之自身造血不足,导致融资困难的方式难以实现真正的盈利。
面对价格战,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实时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根据市场和自身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价格对策;掌握各个渠道的价格,避免因乱价等行为影响到品牌形象;对比几个主流电商平台的价格、销量和评论量,找到销量差距中的价格因素;持续监测竞品的价格、销量、用户评论,找出其销售的高峰、低谷的变动规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与本公司销售波动对比。
不仅如此,差异化和资本加持也是鲜花品牌和商家需要长期战略布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