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一带城中村的“包租婆”经常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小孩,“你整天想着读书这些没用的东西,再这样下去,将来就像租我们房子的大学生一样”。社会习惯于将“读了书的小职员”与“没读书的大老板”相比较,来论证“读书无用论”。
“没读书的大老板”在当下中国无法是以下几类人,一是城乡经商者,包括做商业流通、开商店饭店、做小生意,二是在城乡办厂者,包括企业和家庭作坊,三是包工头,四是包租婆和拆二代,五是乡村混混和黑社会,等等。这些人有靠能力赚钱的,也有靠拳头吃饭的,还有靠土地增值进项的,但就是没有靠技术成功像样的。即便是像靠办企业、经商这样创业发家致富的,包括江浙沿海大量的五金加工企业、纺织行业等,技术含量都不高。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主要的特点是市场门槛低,一般人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如五金加工,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请工,不需要高深技术,只要有个空间便办成家庭作坊。这样谁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就容易造成这个行业的高度竞争性,使其利润较低,也使这个行业容易饱和。只要率先进入这个行业、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最终会生存下去,并垄断这个行业,形成对其他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的机会排斥。也就是说,哪个行业的技术性很低,开始发展的时候门槛就很低,竞争性则强,但最终的发展结果是垄断性就越高,排斥性就越强,后来者越难进入这个领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很多技术性较弱、市场门口很低的行业造就了一大批“没读书的大老板”,这些大老板垄断着这些行业的资源与市场,排斥其他人的进入。逐渐地,其他人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便进来了要赚钱也越来越难。也就是说,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没有读书”的人要想再创业成功,已近痴人说梦。
举一个例子,浙江店口镇在全国百强镇中排名很靠前,现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该镇的发家靠的是改革开放后当地兴起的小五金加工,该行业在八九十年代很快占据全国市场,在当地也涌现出许多农民企业家、亿万富翁。对于这些没读过书的农民企业家来说,发展的瓶颈首先是技术。只有少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使自己的产品升级换代,高端产品已做到空调的核心部件。而没有升级的五金加工企业则继续做着低端产品,但是他们较早进入该行业,拥有较丰厚的资金,因此能够联合起来垄断该镇的五金市场。其结果是,如果当地农民在2005年之前没有通过创业发家致富,之后就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富翁了。
同样,在其他如建筑、饭店、服装、商场等低技术行业,也业已形成了垄断,市场机会不再对外开放,在这些领域再难有零起点创业成功者。也就是说,中国以后的发展,很难再出现新的“没读书的大老板”。除非你是积祖上阴德、万中挑一的的“拆二代”。
未来中国更多地是造就“读了书的大老板”,他们出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在该领域,市场门槛高,能够进来的人较少,饱和程度较低,且技术突破性和创新性强,领域的拓展性强,垄断性不高。即,新进来者可以率先成为“大老板”,后进来者则可以通过领域拓展和技术创新同样成为“大老板”。
所以,如果你现在不读书,未来就不可能通过创业成为“大老板”。
摘自杨华:“读书无用论”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