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快递员最头疼的区域就是小区、学校、厂区这些地方,派件太麻烦了。需要坐在门口摆地摊,一一打电话通知,等着收货人过来取件。
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问题件极多。只要电话没接通的都只能拉回去,第二天又继续拉过来。如此反复,烦不胜烦。
自从智能快递柜推出来之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快递员无需等待,只需把每个快递投放到相应的快递柜就可以收工,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收件人来说,再也不用炒菜刚半熟就要火急火燎的下楼拿快递,完全可以等吃过饭慢悠慢悠散步的时候再去拿。
同时因为占地面积小,且无需人工成本,曾经被认为是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解决方案。引来多家公司投入巨资打造全国性的快递柜业务,包括顺丰的丰巢,邮政的速递易等等。
但是几年时间过去,快递柜也暴露了很多局限性。时间证明,快递柜并非一开始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1、 快件容量。
快递和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淡旺季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基于成本考虑,所以快递柜的数量只能根据常规货量来定,一到旺季就放不下。快递员只能错开时间来投柜,有的赶早,有的干脆赶晚。到了双十一期间,大半夜的都还能看到快递员趁着轮空在投柜。有时候快递员甚至为了抢柜而大打出手。
2、 操作流程。
说是货柜,并非真的放进快递柜就了事。每个快递都要扫描单号,输入电话号码等等。耽误时间是一方面,还怕操作失误。万一输错号码,快递就被另一个人拿走了。或者忘关柜子了,然后被好心人顺手牵羊拿走了,然后再被这个好心人顺便用了。哭都没地方去,只能打掉牙吞肚子等着赔钱。
3、盈利模式。
快递柜除了一次性投入的制造成本以外,每月产生的场地费、电费等成本也是不低的。但它的主要利润还是来自快递员投放的每一个快件。除此之外其他的收益都不大理想。
比如说这两年大力推广的寄件业务,年龄稍大的不会玩,年轻的会玩也不大敢寄。人们在潜意识里还会觉得要把快递亲手交给快递员更为放心。
这样一来就只能把成本都转嫁到快递员身上了。按柜子大小收费,标准为0.35元-0.55元/票。因为是标准规格,货物太大的放不进去,没法操作。问题是快递员每个快件的派件费才不到1块钱。

再来细说一下菜鸟驿站的各项情况,看看菜鸟驿站能否避免以上问题。
1、 快件容量。
不同于快递柜的格子式,驿站都是货架式,根据货物种类分开摆放。把货物分成塑料袋,小纸箱,中大纸箱,异性件,提前分好类,设置好取件码,然后根据编码全部叠在一起,空间利用非常充分。
利用好的话,一个2*0.6米的货架可以摆上200个快件的完全没问题的。随便一个小驿站的常规配置都至少两三个货架,再加上托盘之类的辅助,即便是旺季也没什么问题。
2、 操作流程。
对于快递员来说,没有比菜鸟驿站更简单的投递方式了。无论数量多少,几十票也好,几百票也好,全部扔给菜鸟驿站就完事,无需任何操作。只要菜鸟驿站一入库,则默认为签收,快递员无需再录签收。而且菜鸟驿站入库之后,如果找不到货,那就是菜鸟驿站的责任。
3、盈利模式
菜鸟驿站采用加盟制,门店自负盈亏,菜鸟会根据具体的经营状况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菜鸟来说,除了固定的运营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就是补贴,不过补贴也是有标准的。其他地方我不清楚,深圳这边目前的补贴标准是80分补贴500元/月,100分补贴800元/月。
整体而言,在大部分区域,菜鸟驿站取代快递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集中度非常高的居民区。目前来看,只要能满足菜鸟驿站运营的区域,快递柜是很难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