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你可以选择不看。
因为没有什么干货,就那个逼B样。
只是我想在五一假偷赖写得一篇关于自己的2017年回顾。
失败的2017
故事一:
去年我几乎没怎么看知乎,年初的时候卖掉了两个知乎大V号,都是女号,加起来5万粉左右,卖了8000多。
16年运营的,起初是想包装成一个爱生活,爱拉芳,会吐槽也会矫情的新时代城市小白领的设,然后卖性用品。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也不是什么的好变现方式。
一个男人去装逼,太累。
故事二:
三月份特别迷茫,因为在这之前我闲了快两个月没事干了,想去赶一波风口,做知识付费。
起初是想做微商培训,教微商把积压的库存卖掉,觉得这个应该市场挺大,百度竞价投了1万元的广告,加了七八百个微商,其实当时连课程都没写好。
来咨询的什么样的产品都有,有卖眼镜的,有卖膏药的,有卖女性私处保健的。
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各有不同,
有倾家荡产献身微商事业,最后靠网贷过活日子的,也有无知小镇青年,想找一条致富捷径选择微商的,
总之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赚钱,还亏钱。
研究了一圈其它做这项目的同行,发现都是套路,
他们根本不是想帮人,只是想再接着收割这些苦难中的微商罢了,
于是放弃了这个项目,赔了1万,
导火线是那个卖眼镜的小姑娘,
我不知道是什么理由支撑着她去借了10万进了那一堆货,没有品牌,没有验光,没有任何资质,人家说防辐射你就信了,
我不懂眼镜,但是我知道,只要是去配眼镜都需要按自己的度数来配,这是常识,
你却进了几箱一模一样的眼镜,说很暴利,200多块钱的成本,能卖1000多。
我无能为力,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在营销上这么无力,好几天没睡好觉,不是因为损失了一万元,是因为我帮不了这个女孩。
故事三:
四月份我依然没有放弃做知识付费这个念头。
于是做了个学习社群
——星课猫,年费98元。
没有推广,只是微信群发一条销售文案,然后有70多个入群,收了7000多元,原订计划是每个月讲一节课一年12节课,并分享一个与课程有关的项目,让他们去练手。
但是只讲了四节课,就把群解散了。课程没人听,分享的项目没人做,理由都是不落地,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为了证明这些项目和这些方法都适用的,我找了其中一个项目自己去做,关于网游单机的项目,后来发现确实不可行,我每天花6个小时去运营这个项目,一个月下来只赚了4W不到,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这一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很强烈的失败感,我意识到,别人并不想听你讲原理,他们只想要方法,很多时候讲方法更实在,听道理的话,回家找妈妈就可以了。
故事四:
这一年,我加入了很多付费社群,价格从9.9-1800都有,但是大多数社群都是大便群,有时候加入只是为了满足的好奇心,想去弄明白,这么渣的群,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能拉到这么多人的?
我的合伙人刘小壹告诉我应该养记帐的习惯,至少知道钱花在哪里了,所以,惟一的收获就是养成了一个记帐的习惯。
故事五:
我很不要脸。
不管是知乎几十万的大V,还是各个平台大V,凡是我感兴趣的人,我都会发私信或邮件给他们,问一些我想知道的问题,
当然,多半情况下是没有回复的。
后来我研究了一套回复率极高的开场白,装成出版社主编,你好,我是XXX出版社主编,可以谈一下商务合作吗?我们打算为你出一本书。
故事六:
我加入了好几个知乎万粉群,群昵称都叫“知乎蔡安然”就差拿个喇叭吆喝了,让人知道我是蔡安然。
我以为2W粉应该能算V了。
后来发现,其实说了话也没人塔理你,于是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
用雕爷的话说,也就是那B样了。
有时候,你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因为你带有一点光环效应,但也仅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人碍于面子没有公开反对你罢了,或者在别人眼里,你根本连屁都算不上。
故事七:
我迷上了腾讯这个企业,在商业上特别崇拜小马哥,凡是有关于小马哥或者腾讯的书我全买了,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提出的腾讯发展战略对我来说影响很大。
小步快跑,快速跌代
这个企业最历害的地方在于微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善于找出别人的问题,并进行升级,在用户体验上极大的提升,然后干死原创,并且小马哥总能战略转折点选对方向,这很需要智慧。
故事八: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很多关于棋牌游戏定制广告,觉得这一行应该有利可图,就决定也做这一行。
去跟着投放了广告,连广告创意都是抄对方的,只是在一些地方做了些小改动。
一个月下来接了四个单,平均客单在5W多,由于没有技术,只好到淘宝上找现成的app改下名字就交货,成本5000左右。
复盘时发现客户全部来自泉州,就下架了所有的信息流广告,转投泉州地方公号贴片广告,第二个月做了10几单,发现还是需要有自主研发能力,因为很多定制需求无法满足,错过了很多单。
结果在招聘程序员这件事上碰了一鼻子灰,每一个都是爷爷,不管技术行不行。
知乎上所说的程序员待遇不好啥的都是骗人的,最高的开到50K,厦大毕业的,但是人家来了看一下工作环境走了,说要到大公司,最便宜的10K,美团售后部挖来的,折腾了1个月,写出来一堆BUG,请客户去了ktv开心一晚后回来把他开了。
故事九:
去见了一个一直想见的营销大咖。
当天往返,早上8点飞南京,晚上8点飞福州。
看到很多机场的广告位在招租,打电话去询问,工作人员说要安排到明年了,今年被某房地产包了。
见到大咖后,还没来得急寒暄就先问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明明写租出去了还写着招租?
大咖告诉我,不是租出去了,而是你没资格租,工作人员不好意思直接说,只能编个理由来婉拒你,有资格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租。
这让我又想起了那句话。
其实,你也就那逼样了,别太自以为是,在别人眼里你屁都不算一个。
这是我的2017。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