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廷世家卖家互动/杨晓柯:阿里巴巴人解密电商巨头核心的大数据干货
今年双11单日销售额达到了1207亿元,这巨额交易背后阿里巴巴如何用大数据来做应对?
阿里数据“掌门人”朋新宇以及阿里的数据专家王静、林鸣晖和王鹏,为大家解密这家电商巨头最核心的大数据干货。
1207亿元的背后
一是无线占比82%。去年,无线占比的数据是68.67%。三年前,我们还曾怀疑过无线趋势,现在回头看,今天的我们早已完成从PC到无线端的转移,这个关口已经走完。而下一个关口,很可能就是智能时代:它和无线一样是个不可逆的时代。你可能要问,智能时代背后是什么?我们认为,数据是核心。
二是百万店铺线上线下打通。今年双11的一个关键词“全渠道”:除了线上买、线上卖,很多线下店也参与了双11活动。今年,阿里与线下商店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是国际品牌的成交额增速达到47%,这个数字背后体现的也是今年双11的另一个关键词——全球化。
另外,AR也是我们今年业内的一个热词。拿双11来说,有17亿人次参与了我们的捉猫猫游戏,参与狂欢猫的互动店铺达到3万多。同时,真正通过VR眼镜在门店里体验买东西的人数有800万。双11晚会当天的互动人次达到了74亿人次,很多人在摇手机、在玩红包火山。最后,还有直播。双11晚会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直播,但在双11前前后后我们差不多进行了6万场直播。
所以我们发现,现在这个市场,并不是简单做个营销页面、搞些折扣促销,大家就会去买东西的,我们还需要回归到人的生活、娱乐和精神层面。
数据是一个“新能源”
除了上面这些营销层面的直观数据,还有一些大家感受不到的数据,我们这里要第一次对外分享:
首先是2.5秒。它是什么呢?是全球媒体看到的直播大屏第一笔数据出来的响应速率,这个速率已经成为世界级了。在双11当天,我们在高峰期每秒处理的数据量是9400万,这个速度相当于你1秒钟就看完了100部高清电影。
第二个数据是222万。双11当天,在阿里生态上——包括淘宝、天猫、天猫国际,有222万的商家在使用生意参谋来看自己业务在双11当天的表现。
最后一个是82.7亿,是双11当天提供的数据服务被调用次数,这背后体现的是我们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承受能力。

我们要如何理解数据是一个“新能源”呢?
举个例子,你可以把数据能源当成煤矿,大概涉及到三个层次:一层是采矿,你得知道有哪些矿源;二层是提纯,像汽油一样。比如说,天猫有那么多数据,那么多矿,每个数据真的都有价值吗?不一定,还得看你怎么提炼、怎么处理。三层是数据市场化,现在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市场化的冰山一角,而未来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数据生态。

阿里数据生态长什么样?
如果你不能理解宏观意义的数据生态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用大家好奇的阿里数据生态来做一个启发。我们所在的部门,也被称之为阿里的“数据中台”,这个中台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这张图可以做一个解释: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矿源来自于阿里的各个业务线。通过阿里数据的采集、计算,我们将数据进行提炼和处理。作为一个中台系统,它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建设、管理、服务,继而通过对内和对外的不同层面的数据产品来为业务提供服务。
不难理解,阿里数据生态中的一条核心规律:数据来自业务,反哺业务,循环往复。我们认为,数据可能已经超出能源的概念了:能源会用完,但你的数据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准、越用越有价值。
商家端|数据打造“生意参谋”
先给大家两个数字:第一个是660万,这是接受生意参谋商家的月度活跃数;第二个222万,是双11当天访问整个生意参谋的商家数目。
要指出的是,这两个数据每年都在大幅增长,这代表阿里在往外输出数据能力的同时,把大数据的能力基本免费普惠给了大量中小企业。
我们调研发现,使用生意参谋的用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定规模企业的老板,另一类是三四个人运作的小商家,他们一般白天卖货、晚上摆摊,摆完摊后还会看下淘宝店当天生意情况。

整个生意参谋的思路是围绕商家经营的主线去组织我们的大数据、去赋能他们各个业务环节,所以商家业务数据化是生意参谋的重要目标。

消费者既是店家买家,也是精神文明的消费者,是粉丝、是内容消费者。
最后总结下,生意参谋的核心定位是基于业务场景来调动阿里数据中台的一系列数据产品的技术能力组件、业务分析方法论、运营服务体系构成,去面向不同业态、不同群体,能够分层次、分场景、高效率、低成本的数据赋能。

“小二”端|更多驱动业务的数据服务
什么是小二呢?我们阿里员工都自称是小二,是服务商家和消费者的。小二端的数据服务是最神秘、最复杂的,但小二的数据服务并不是一个很封闭的平台。
我们的小二分为三类:运营小二、运营leader、高管决策。
先是一线的运营小二,他会去做市场洞察,分析市场需要哪些商品、商家,用户欢迎什么东西,然后去做一些招商爬货。到预热阶段,我们有了这些商家商品、有了消费者的驱动,那么如何去把市场烘托出来,让用户去感受到我们的活动?这就要预热预售,比如红包火山。但这些活动并不是上线了就完事,我们每天都会调整预热预售策略。这些背后都有数据。
依据数据的能力,运营小二再去做内部预测、会场的分析、布局的调整。
小二端之上,我们的运营leader、高管决策去做一些资源分配,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很强大的数据大脑,这些东西都来自于数据的能量。
那么具体说,我们数据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我们对运营小二的服务产品可能多一些,因为他们的工作更详细。我们通过一些本身的操作平台,去辅助小二,去做更好的商品选品、资源分配。
但这些分配背后其实有一些分析产品来支撑,比如活动筹备期间的黄金策、行业360等。
我们内部数据的数据能力可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

在这个大的闭环会包括两层面。一是这个圈本身代表阿里的业务单元很多,二是角色很多,包括运营小二、运营leader、运营高管,还有PD的、客服的很多小二。这就是本身的决策和业务单元的环路。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