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分享/刘国琼:99%颅内发热就创业的人需要知道这15个坑

朋友圈说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快倒闭完了,一个个抱着墓碑走进了“死亡名单”,磬石之心说的是这批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不行,创业者们把这锅让资本寒冬来背,No zuo no die 。
我们也是创业,那我从一些小的细节切入,看看能不能让其他纷纷踏入“创业”有志青年避开这些障碍。一个人的成功背后可能有99个人的失败,稍有不慎,便会掉入深渊,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试错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工作学习思考总结,我把这些私藏在我学习笔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1、伪需求陷阱
创业初期,没认清真正的市场需求,掉入伪需求陷阱,会将项目扼杀于摇篮之中。一份商业计划书或者一个PPT就能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拿着这些资料满大街找VC的创业者不计其数,需求是讲究的共性和人性,15亿人才有一个马云,有梦想不一定能实现。所以不要把小概率事件,说成很轻松,一个个都剑走偏锋,这是没办法复制的,很多梗也只能用一次。
2、缺钱
项目稍有起色,等不到融资就已经活活饿死,就像军队没有后方粮草。好的项目,就是要盈利,盈利看上去是目的,其实创业就是盈利的过程,现实认不清,鸡汤毒死人。投资人一般都是投自己熟悉的行业,看你未来的盈利情况、创始人品质、供应链体系、库存管理体系、护城河是否够宽、行业壁垒,VC不要乱找,他们资源不同。
3、人心不齐
粮草以备,创业团队开始了“分帮结派”,各自打着对自己最有利的小键盘。也难怪,人都是趋利避害,不少公司搞内部政治,官僚主义,一句呵呵送给他们。
4、盲目自大
好不容易做到了行业前沿,一个自打,就被整整对手一个“莫须有”的原因超越。一山还有一山高,前辈们手下留情,没有降维打击,算自己运气了。
5、成本难控
为了多回地位,开始加大成本,却离赚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是给互联网思维给害的,所有的行业都想要一步到位,说的难听点就叫做一步登天,现在,所有的行业都被细分的情况下,即便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任何行业想要一步登天都是难于上青天。
6、不知道赚钱
这里说的应该是商业模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投资人找来,却说不清自己靠什么生钱。不能帮投资人赚钱的勾当,一般都是耍流氓。
7、营销短板
用极致的眼光做出了产品,但市场营销方面的短板,导致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但是多写文章,多开发布会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当然,写的太水,天天以攻击同行或者友商的水文,造的产品自然也高不了哪里去,做产品应该向上看,而不是天天盯着比自己弱的,发布会开的多,东西出不来的,我们管他叫PPT造产品就好了。
8、市场误判
最近捉襟见肘时,却在产品推出的时没能把握住市场时机,导致误判。时机是所有产品最核心的,上上篇写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悖论》。
9、核心业务不聚焦
今天做房产、明天做汽车、早上起来想做团购,下午又想去送外卖,明早起来又想做互联网金融。小学课文学过《小猫钓鱼》不解释了,找到自己的鱼儿在哪,努力安静的等待时间的回报。
10、忘记理想
“理想太遥远,还不如把握住眼前的利益”。一旦这样想,敏感的用户就及时与你拜拜了。一般都是诱惑,肚子饿的时候饥不择食,往往会有那么一阵子不舒服。
11、时机不对
天时地利人和三里缺一,哲学问题,不做探讨。
12、法务困扰
尤其是科技公司,一个官司真能拖垮几百人的团队。我们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还好,公司有法务,创业初期一定要签劳动合同,否则,损失钱是小,耽误时间和精力是大,不少企业都吃过这样的亏,另外就是知识产权一定要重视起来。
13、人脉利用
这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哲学,也不探讨,我们很幸运,得到各位同行和客户的支持。
14、身体透支
工作生活没办法很好结合,团队和员工身体被项目严重透支,当发现你精力不够充沛,效率持续下降的时候,需要做一些自我调节,运动、休息,保持规律生活,适当吃些辅助营养食品,对工作有帮助。
15、试错失败
创始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误,导致团队和员工失望,人心涣散。面前摆了两盘葡萄,一盘酸的,一盘甜的,有的人喜欢开始吃甜的,最后酸爽提神,有的人喜欢开始吃酸的,因为有酸,甜才更甜。你中意哪种吃法呢?
这些是我们在创业和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想明白和避开的问题,也是我们创业这个无悔旅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希望前辈们补充,以增加创业者们成功的概率,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