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气/甘婷婷:阿里巴巴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七---尾记
作者:点子树
2016年10月19日,我从杭州顺行南下,又来到福建的霞浦。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花鱼养殖基地,也是我国北参南养最大的南方基地。
在台风来临之前,我与养殖户潘老板在又雨又雾的风头乍起中,坐着他的摩托艇来到他养殖鱼排上。他要与工人们一起,完成台风来后三天不能喂饲的投喂工作。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大风暴来临之前,鱼儿们都知道要拼命觅食。因为接下来的日子,它们将失去任何进食机会。老辈子的渔民就是利用这一机会,趁机抓捕,就传下一个“风头风尾”的经验。养殖区也是这样,今天网箱的鱼儿也特能吃。
大黄鱼捕捞曾是我国水产业最大的一块资源,但现在海上野生大黄鱼几近灭绝。偶尔捕上一条,价值惊人。从0.5斤——5斤,每斤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买条鱼也有。一条野生种鱼一次能产几百万只卵,每条小鱼苗买0.3-0.7元,还要1-2百万元的产值。但养殖的大黄鱼就不值钱了,从0.5——1斤,每斤14-19元不等,每斤净赚1-3元。潘老板每年生产近60万斤鱼,利润一般为100万左右。
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潘老板投入不变,而利润翻上几倍,甚至10倍以上?这就是我来霞浦的目的之一。
养殖区的网箱每年要破一些,养殖的鱼就会跑到大自然中去了。但这些鱼跑掉之后并不会游走,而是继续跟在网箱周围蹭食吃。渔民将这些鱼捞上来之后发现不仅好看也好吃,而且卖价一路走高,就延伸出一条新的养殖模式:当把鱼养到1.5斤左右时,就不再给其喂饲,而是饿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些鱼可能要掉1/3以上的重量,但价值却要长到50-200元/斤,市场供不应求。但这样做成本很大,死亡率很高,风险随之增加。能不能在养殖中不用故意控食,而且还要把死亡率降下来,品质还要提上去,我想用我们的中草药来做这件事。对死亡率降低我们信心十足,之前虽没碰这种大黄鱼,但对海参、鲍鱼、扇贝等很多水产养殖产品已经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只是对大黄鱼的品质究竟能提高到什么程度还没底,我想让潘老板每斤鱼卖到150元,应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和过程问题。
能不能让大黄鱼卖到1500元/斤呢?那是我霞浦的下一站,目标---到外海去养殖。我们还有个“抗风浪网箱”的技术,有个不认识的陈老板正在等我。
将生产问题、研发问题、市场问题打通,既是社会责任,也是电商的历史使命!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一---《阿里巴巴需要什么》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二---一遇付女士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三---二遇哈佛先生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四---三遇盛大美女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五---四遇青岛小哥
阿里巴巴游学之旅系列之六---五遇球女士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