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多人没有把小事放到眼里,所以就丢了大事。”
——窦立国
初中肄业,
从保安到快递员,
从口袋空空到百万收入,
25年北漂生涯,10年快递从业史。
他是窦立国,
阿里巴巴上市敲钟人。
01
窦立国的老家在吉林农村,初中还未毕业,他就选择了辍学。早点辍学就能早点帮家里赚钱养家。

父亲托关系让他去采石矿,砸石头挣钱,他去了。
80年代,人人都在听张学友、beyond,唱《小芳》、《水手》,窦立国虽然不懂,但他很羡慕外面的世界。
1994年,窦立国不顾家里的反对,辞职去了大连,在一艘货船上当水手。可现实中的水手并不像歌里唱的那样,他有些失望。

于是选择了辞职,随着打工热潮去往北京,开始北漂的生活。
刚到北京的他,人生地不熟,只能到一个酒楼里做保安,每天开门、扶人下车、注意别撞头,事情虽小,但他却做得很认真。

有天,雨下得特别大,很多来吃饭的客人都没带伞,被雨浇湿。别的保安都不愿意淋着大雨跑来跑去,只有他拿着把伞一趟趟的来回接客人。客人不必淋雨了,他却被浇成落汤鸡。
这一幕正好被老板看到,下午,经理就来问他:“小窦,你看你表现这么好,有什么想法没有?”

从农村来的他想学门手艺,常常想着我要能学做厨师多好啊,面对这个机会,他立马就说:“我特别想学做厨师。”
于是他从前厅到了后厨,工资还涨了150元,他想,这么大的便宜,就让我给捡着了。
02
08年,饭店生意渐渐不景气,开始无法正常营业,窦立国只好另谋出路,来到现在工作的快递公司,那时候的快递业还不发达,取不到件就挣不着钱。

而且,快递员这个职业很受歧视,写字楼里坐电梯,不能坐客梯,只能坐货梯;小区里三轮车不允许进入,怕刮坏轿车。
当时很多与他一起做快递员的朋友都受不了这个气,纷纷转行,唯独他留下来了。

他说:“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坚持,这样才会成为行业的精英。如果你干一样工作赚两千,又干另一样工作也只能赚两千,永远得不到发展;如果你一直干一个工作,从开始一个月一千,到后来一万,你锻炼了自己,也让老板离不开你。”
为了提高业绩,窦立国拿着自己的积蓄去印了1万张名片。

每天早上8点半,就到他负责的那几个楼门口,见着人就发。
可很多人拿到就扔了,甚至有些人压根就不肯要。这把窦立国给急坏了,他想如果在名片上加些订餐、订水等生活服务类的信息会不会好些呢?

果真,这个方法奏效了,每天取件数比以往多了好几倍。
03
别人送快递就是送快递,窦立国却不一样,每次送完快递都会和顾客聊聊天,了解顾客的需求。
有次他得知一位老顾客快要退休了,窦立国便在顾客退休时送上一束鲜花,至此之后,老顾客每逢要用快递都找窦立国。

不仅如此,在北京这个“堵城”中,窦立国总能找到他的“快速道”,从望京到西坝河,遇到高峰期,要30-40分钟;地图显示开车需要19分钟,而窦立国走自己总结的小路只要8分钟。

不要小瞧短短的8分钟,这是窦立国十多年来送快递的精华。每天上百件的快递,他就不停的在这些小巷子里钻进来又溜出去,地图上叫不出名的小巷,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窦立国总是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些“小事”上,他说:“因为好多人没有把小事放到眼里,所以就丢了大事。”

日子越过越好,2013年,窦立国一个月就能拿到3——4万的工资,但是他感觉上升空间没有了。
04
于是,他就毛遂自荐,给公司老板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老板真的给了他一家分公司让他管理。
刚开始接手时,分公司是全公司倒数第二,签收率只有80%,仓库才40多平米,外加一辆4.2米的货车。

窦立国上任,立即“烧了三把火”。采用每天统计签收率方式,签收率上升到100%;仓库扩大到200多平米;增加1台7.2米大货车。
窦立国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手绘“避堵路线”给员工培训。

圣诞节,和快递员一起,穿着圣诞服送快递,给每一位顾客送苹果。
一个月后,分公司排名第65;四个月后,排名第19;半年后进入前三。
2015年,窦立国的分公司被评为年度总冠军。现在,窦立国的分部送货量和取货量年增幅都超过了100%。

加入该公司5年,窦立国挣了200万,在北京买了6辆车,老家买了一套150平米的大房子。
2014年,阿里巴巴美国上市,邀请8位敲钟人,窦立国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快递行业“百万分之一”的代表,站在了万众瞩目的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台上。
他说:“坚持,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窦立国做的,
都是些在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
每个人都可以做,每个人都不屑做。
只有窦立国,他做了。
于是,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