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年初一的摇一摇让不温不火的微信卡券有了新的生机。不过据亿邦动力网了解,与微信红包一片叫好不同,微信摇卡券在业界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将在线下商业掀起飓风,也有人认为这又是个隔靴搔痒的鸡肋产品。对此,国内传统零售数据服务商芝麻科技创始人朱智向亿邦动力网表达了其对微信摇一摇背后商业想象空间的思考。

以下内容为朱智撰文:
大年初一,联合消费品商家给6000万人发了3亿张卡券,相信不管你是不是会使用,卡包里都已经存满了各个品牌的消费券。据微信的后台统计,已经有数十万人开始走进店里核销了。节后,当铁蛋、二妮、三胖从村里回到城市,变成Jack、Selina、Mike的时候,消费才真正开始。
这其实不是微信第一次尝试切线下这块大蛋糕,早在公众号推出的第一天起,微信就在试图让这个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能力与线下连接,但公众号的媒体属性并没有真正介入线下商业,微生活很快折戟,并入大众点评。因此,“摇一摇”意味着微信再出发,尝试将触角深入线下场景。这一次微信似乎想明白了,做好入口的服务,做好一切的连接。
为什么是“摇一摇”?
为何不是扫一扫了?过年给孩子们发压岁钱都不能低于百元,而10块钱的微信拼手气红包却能让一堆成年人玩得不亦乐乎,这就是人性里深藏的对互动、趣味和未知的追逐。摇一摇的动作,和扫一扫是有区别的,同一时间段,全民一起摇,凑热闹一定是多数人的心态,人们参与其中,过程充满互动、趣味和惊喜。
摇一摇是场景化的入口,将超出微信的社交边界,未来的生活里,微信可以利用摇一摇与用户进行更多互动,卡券只是场景之一。目前,摇一摇的入口上已经留下了TV窗,与春晚的互动将微信入口连接至电视屏幕;若你进入商场,可能还会发现周边窗,微信的入口连接至实体商业;BLE(低功耗蓝牙)技术甚至可以让微信融入智能家庭生活。
微信接下来还有哪些招数?
我和你一样好奇,接下来,微信这盘棋还会有什么招数? 我猜想,除了“全民一起摇”的时间维度外,空间一定是另一个,而微信也早在摇一摇界面中埋下了“周边”窗。
让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商圈逛街时路过一家服装店门口,摇一摇就能查看店内的实时热销排行榜,并立即收到一张100元的抵用券,那你走进店内购物的冲动会不会大很多?
或者这样,当你在商场和朋友用餐即将结束时,想看看周边有什么好玩的,摇一摇,出来一个甜品券,再摇,出来一张电影折扣券,嗯,吃完甜品再去看电影吧,就这么简单,逛街的姑娘才懒得思考。
再或者,圣诞节的疯狂购物折扣活动,改成会员和粉丝的准点摇福袋,前一百名到店顾客摇额外惊喜,至于惊喜是什么,惊喜有多少,零售商可以看着后台的数据起伏来随时调整策略。
团购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点评还是其他,充当的角色还只是新流量的引导员,而商家真正需要的是“会员”,可管理、可沟通的“会员”,有持续价值的新“会员”。在互联网世界里,用户的价值被精确的、有计划的掌控着,而传统的零售、生活服务商家都缺乏有效的手段与工具。这次,通过解放摇一摇和卡券,基于用户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起来,
摇一摇,没那么简单
只是目前来看,用好微信卡券和摇一摇仍不容易,通过摇一摇产生的微信礼券,要求对应的系统或设备来支撑。
第一,发放微信卡券的零售商需要有认证的公众号,开通门店管理,完成卡券申请等一系列流程;
第二,商家需要按照微信对卡券的要求完成制券过程,为了保障用户体验,微信设置了非常多的信息来准确和结构化地描述一张券;
第三,为了发券后的正常核销,商家需要提前在POS系统生成券号再导入微信,当然微信也可以代为生成。但不管以哪种方式,商家都得保证支付的环节能走通,微信对核销有严格要求,商家如果不是直接通过微信提供的工具来完成核销过程,核销数据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回传给微信。商家原有系统对卡券的管理很少能如此细致,这些工作的实现很可能需要商家舍弃自身的陈旧系统。
另外,本次活动微信提供中心化流量推荐,对有实力的商家是一次营销推广的绝佳机会。但对于一般商家或日常运营来说,则需要通过商家自有流量入口来推广,进行精耕细作。其中一个自己引流的方式是在门店内利用iBeacon技术结合微信“摇一摇周边”来识别消费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促销。
再有,在上述系统和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作战方式。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实体零售商也可以借助wifi客流分析、iBeacon等技术手段来实时获取顾客对营销活动的反应,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和竞争对手情况不断调整活动时间和策略。例如,发放100代金券后,发现店铺客流猛增了三倍,考虑到店铺接待能力,暂停代金券发放,一个小时后,根据当前已完成销售额,判断是否继续开启营销活动。
互联网工具,该怎么用?
大数据时代下,对消费者的管理与触达开始变得更加高效与系统,将用户融入到大数据体系中,才可以实现人、货、场的全面管理与升级。例如识别哪些是潜在的可能消费者,哪些是路过顾客,哪些是进店消费顾客。
数据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零售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解决管理效率问题。线下商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不得不设置了复杂的层级、交错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可是这也限制了新决策的快速下达,新活动的快速部署,同时管理成本也很高。如果能更多的使用云端管理工具,使用数据化管理手段代理人治,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例如,靠巡店来监控服务员、靠调研来获取消费者反馈都完全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来替代。
但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工具与热议的互联网思维不同,盲目追逐没有意义,用好互联网工具才是实际的。比如微信,比如支付宝,比如App,比如Wi-Fi,比如摇一摇。任何工具的使用都要结合自身的特征,并且有目的的投入人力去进行长期的运营和管理,而不是跟风的弄一套。没有厨师,再好的厨房里能吃的也不过速冻饺子。
【注】作者朱智,芝麻科技CEO,致力于为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产品与工具,将线下的数据进行管理与应用,其开发的店内感知设备不仅可以实现流量监测,还内置了iBeacon功能,云端管理的模式也解决了电池与维护的问题,充分提高了线下店部署和使用的效率,目前已经在全国数千家门店开始使用。亿邦动力网曾对此做新闻报道《互联网时代零售新主张:有了wifi然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