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微信公众号刷点击的工具坏了,很多公众号阅读量直线下降。史称“微信无水日”。

不少被曝刷量的KOL也作了回应:

微信官方称,反刷量的技术手段还将不断升级。


淘宝上,平均1元能刷100阅读,累计卖出8万份,光这家店就造了80个假10万+:

为此,媒体集结号整理了9月28日当天阅读数下降总量较多的一些公众号,如下图:
最后,有一些公众号9月28日的阅读数不但没降,反而有一定提升:还有一些公众号上周一周有7天都在发,或工作日都在发,唯独9月28日当天没发,或许有人希望知道是哪些:











还有一些公众号上周一周有7天都在发,或工作日都在发,唯独9月28日当天没发,或许有人希望知道是哪些:




最后,有一些公众号9月28日的阅读数不但没降,反而有一定提升:





关于这个列表,需要说明的是:
A.我们只是对比了以上公众号9月28日当天数据和上周的平均阅读数,我们认为仅靠阅读数的变化无法证明某个公众号是刷的,下文将具体说明原因。
B.这只是9月28日一天的数据,至今不过24小时,未必具有代表性,也许这篇的内容恰好写的一般,就影响阅读数,不代表是刷量。当然拿一周数据更有说服力,但有传言说已经有新的刷量工具了。
C.正如“万能的大熊”所说,即使有刷量,也未必是自己刷的。
而且,正如虎嗅网的内容所说,很多公关公司也没有鉴别刷量的能力:

当然,冷静下来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微信公众号阅读数机器刷量只是冰山一角。有一些公众号一周也就发一条,自然上不了这个榜。有一些公众号名为“XX母婴”、“XX汽车”,内容却是搞笑八卦和谣言,不也是借低质量内容刷量?有一些公众号虽然没有刷量,但价格定的太高,可能反倒比刷量的大号性价比更低。又如,一些大号会用互推、抽奖等方法建起一些小号,虽然阅读数不低,但实际上转化率很低,这不也是变相的刷量吗?
那么,自媒体广告投放真的如同黑暗森林,就无迹可寻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这份排行榜,我们还总结了公众号刷量的这些坑:
1.粉丝数高坑指数:★★★★★
现在大多数投放微信公众号的人都不会把粉丝数作为首要标准了,但有些情况下老板还是要看。
粉丝数高之所以不能保证效果好,不但因为粉丝数可以刷,更重要的是各种营销大号用了太多互推、抽奖等的活动,聚集了一大批低质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不但缺乏购买力,转化率很低;很多也是关注了一堆大号,阅读率也很低。
2.广告投放数量多坑指数:★★★★
有人说,要相信同行都不是傻子,大家都会对手中的预算负责,因此广告接的手软的KOL和自媒体大号往往效果确实不错。
媒体集结号曾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过一个广告监测工具,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广告数量和转化率之间没有相关性。甚至有些企业会反复投一些刷量的公众号。
其实多想想也就明白了,不少企业其实并没有花很大功夫在投放后的数据监测和提升策略上,又怎么能指望他们的投放有指导意义呢?
3.点赞数高坑指数:★★★★★
有人说,点开文章就是1个阅读,而点赞至少是拉到最后了。但以点赞数为核心指标要比用阅读数更不靠谱,因为点赞比阅读更好刷,而且它随机性更强,不同行业和人群的点赞习惯不同。
不过,反过来说由于点赞的随机性很强,如果有个公众号的点赞数持续保持在一个标准,并且比行业普遍情况高很多,反倒能说明它刷量的概率很高。
4.阅读数高坑指数:★★★★
即使存在刷量的情况,阅读数仍然是目前相对可靠的衡量标准之一。 阅读数之所以是个坑,在于不少公众号都有刷量的情况,有的甚至能持续几个月刷90%的假量。这次“裸泳”已经暴露无遗,就不多说了。
5.行业知名度高坑指数:★★★★
既然有“抬轿子”之说,行业知名度自然也是可以刷出来的。几个大V互相捧捧,往往可以助一臂之力。过去的一些自媒体联盟就是这么起来的。
惭愧的是,媒体集结号也曾经投过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有名无实的意见领袖来做背书。虽然是客户要求,但当时限于数据积累,确实没有提供足够的依据说服。一些意见领袖号称能影响马化腾等大佬,大多无法验证。
除了内容质量和组织内容的流程,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区分知名度高的意见领袖是否有真正的影响力。
另外,从昨天刷量工具失灵让不少“裸泳”的人露出真面目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已经拿到融资,在行业里名声很好的自媒体也露出狰狞面目。可见即使是能看到后台数据的投资机构,在辨别刷量上也并不比普通人好多少。
因此,在投知名度高的意见领袖时,需要明确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再三考虑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是否能满足需求。这样即使转化效果不尽如人意也不必过于介怀。
6.单个阅读成本低坑指数:★★★★
广告位价格除以阅读数,就可以得到单个阅读的成本(相当于传统网络广告的CPC)。单个阅读成本不靠谱,是因为阅读数本来就可以刷。有人说阅读成本低的自媒体,ROI相对较高,估计是在刷量上吃的亏还不够多。
不过,单个阅读成本是有市场价格的,一般在0.3-1元。有的人群相对稀缺,如孕妇、高管,成本自然相对高一些。如果低于0.3元,除非接的广告极少还算流量洼地,那就可以警惕是否有刷量嫌疑了。 有些自媒体朋友在接第一个广告的时候找我们,还会强调价格无所谓,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因刷量而带来的损失,远比因低价获得的节省要高的多,这样说反倒让我们心里嘀咕。按市场价格估算即可。
7.评论多、打赏多坑指数:★★★★
很多人不知道,自媒体是有圈子的,发了内容,圈子里互相评论一下、打赏一下,可谓常事。因此评论也可以刷,而且虽然看起来费劲,一些自媒体还是乐此不疲。
最后,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次刷量严重的重灾区,有这么几种情况:
A.科技类媒体,科技类其实受众群体很小,为了数据好看不得不刷量;
B.自媒体联盟,有人说自媒体联盟是新媒体营销的一大恶,所言不虚;
C.投资机构青睐的领域,刷量或许比接广告利益驱动力更强。
总之,除了指望官方在技术层面不断优化之外,我们要提高新媒体营销的媒介策略水平,还得持续加强数据积累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媒体集结号原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