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发展的影响下,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商务部等19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农业部《2015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安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电商的崛起如旭日朝阳喷薄而出,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阿里巴巴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的京东帮、苏宁的乡村服务站计划等纷纷横空出世,赶街、聚宝盆、优森等电商企业也不断加大农村部分投资力度,分布式农村电商的领航者新农宝更是瞄准先机,致力于为涉农企业提供定制化电商解决方案。
虽然农村电商的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然而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局面。由于受到农民传统观念、文化水平,以及农村信息化基础等条件的限制,物流、设施、人才、体系等等问题俨然是农村电商的“拦路虎”。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认可,是农村电商运营者的首要任务,只有使电商深入“民心”,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互联网来了,农民离电商还会远吗?
农民对互联网和电商的认知处于何种程度?有新农宝员工向笔者反映,在农业大县——肇东县作推广工作时,常常遇到农民朋友提出诸如新农宝有什么好、下单就要掏钱你货怎么给我、新农宝就是淘宝吗、在新农宝下单会被骗吗等等问题。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微营销、电商理念以及互联网思维已日趋成熟,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以上名词依然属于陌生的概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电脑普及程度依然不高,部分农民即便拥有电脑,也仅仅是用于上网聊天或玩网络游戏。大部分农民不知道电脑、智能手机是便捷购物、买卖农产品的工具,这无疑给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及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困难。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缺乏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并且农民对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少,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商建设及发展的主观积极性。
由于信息封闭,留守农村的农民并没有真正理解电商为何物,最多明白只是开淘宝店而已,离对电商的真正明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据不完全统计,创业青年对电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绝大部分却没有真正领悟电商的意义,更不能讲清楚电商的具体作用。因此,农村电商的领头人往往容易走进两个误区,或将电商视为独立的产业,仅仅发展电商独体而忽视实体产业,或者是仅仅将电商视为营销手段,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忽视现有产业。
显然,要想在农村地区顺利开展电商业务,务必向群众普及电商相关知识,加强其对电商的理解,尤其是基层干部。另外,在普及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电信运营主体的作用,加大合作力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报刊等媒体,拓宽农业信息发布渠道。
哪种电商模式会在农村土壤茁壮成长?
作为一项新型的在线支付交易方式,电商买卖双方无需见面交谈,只通过网络便可进行交易,农民担心采购商会毁约,再加上收入有限,难以承担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自然会惧怕风险,因而不敢去尝试电商这一新型的交易业务。除此之外,农民对电商交易持有怀疑乃至排斥的态度,使得电商在农村的运作与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作为分布式农村电商的领航者,新农宝针对以上问题,推出了农资电商直供O2O服务(线上交易/线下展示与服务)。

通过新农宝服务站,将合作厂商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电器、日用百货等销售给广大的农民朋友,打破中间商层层加价行为,将商品直接从厂商输送到用户手中。通过节假日联合促销,统购统销等活动,打破传统农村零售业的赊销坚冰,进一步让利于民,并逐步在广袤的农村市场建立契约式商业模式。
这样直接的模式,打消了农民对在线支付交易方式的顾虑,使电商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从而积极参与。
农村电商路漫漫,得民心者得市场。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消费者,新农宝对农村电商人员进行指导与培训,聘请成功企业家到村里开展相关讲座活动,选派专业人员指导农民操作电商的各项业务流程,使其对网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与效益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当中去,帮助农民开展网络交易,从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