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一代社交产品的元年。
沉寂的社交赛道上,不但涌现出了很多新产品,一些老产品也跟着复活起来。
继人人网回归之后,昨天,腾讯版“人人网” 也重获新生。
新的App延续了四叶草Logo,由“朋友网”更名为“朋友”,定位仍然是校园、职场实名制社交,目前正在内测。相信大家的朋友圈已经被刷屏了。
那么,这款App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已有QQ和微信两大杀手锏的情况下,为什么腾讯还要探索新社交产品?社交产品决定胜负的关键又有哪些?
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不妨和我一起往下看。
朋友App有何亮点?
打开朋友App,完善资料和学校、公司认证之后,我们就可以“遇见”有趣的朋友。
可惜的是,目前只支持个别大公司认证,而且上传的证明材料,包括工牌和在职证明。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道门槛。 (比如我司- -
“圈子” 是类似Ins的图文动态流,包含朋友、同校(或同公司)、同城3个tab。内容还不多,也没有算法推荐,大家看到的初始内容是一样的,基本是些好看小姐姐的照片。 (社交网站的常见套路
聊天界面只能发文字和基础的emoji,这对于没有表情包就不会聊天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提不起社交兴致。
“我的”页面可以填写个性资料,例如工作经历、我的关键词、兴趣爱好等。
目前并没有看到更新颖的功能。这款App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主打真实社交,并且强化了内容分发的空间。所以……是个产品化的微信朋友圈?
腾讯的社交焦虑:
一口气上线5款社交App
在过去的4个月,腾讯一口气上线了5款社交产品,光11月就连续出了4款,不得不让人侧目。
我们先来看看分别是哪几款App。
1.卡噗,主打3D虚拟形象社交
9月初,3D虚拟形象社交产品“卡噗”正式上线。
用户可以通过QQ账号或微信账号登陆。进入App后会看到界面简洁,主要有 “形象” 和 “小窝” 两个tab页。在形象页右侧,可以看到捏脸、换装、制作头像和合照四个功能;而在小窝页面的相应位置,可以看到求访、收集、装修和探索四大功能。
此外,QQ赋予了卡噗更多的社交属性。卡噗可以获得QQ的社交关系,用户设置的头像还可以同步到QQ,用户还可以邀请好友来访进行互动。
2.猜歌星球,主打猜歌玩法
11月4号,音乐互动社交App猜歌星球上线,主打的是从各种模式解锁猜歌玩法。
有1V1 PK模式、单人限时赛模式、多人竞技模式以及单人闯关赛模式等多种玩法,以猜歌为主,社交方面的功能较弱。
3.猫呼,主打陌生人社交、视频美颜社交
11月6号,视频美颜社交APP“猫呼”,主打陌生人社交。
“猫呼”提供美颜、面具等功能。App在首页推荐在线的用户,用户可以带着虚拟面具和对方视频。在用户完善资料后,还能使用限时匹配功能。
4.轻聊,主打互联网大厂和校园菁英的真实社交
11月中旬,定位为“高品质社交”的APP“轻聊”,主打互联网大厂和校园菁英的真实社交。
用户需要进行人脸+学历+公司三种认证,“轻聊”会根据用户特点个性化推荐好友,心动互选功能类似探探的玩法,不过限制每日匹配次数。
5.有记,主打开放式社交
11月28日,又推“有记”,属于开放式社交平台,产品形态更像微博旗下的“绿洲”。
用户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浏览朋友的日常小事,还可以给自己的动态贴上特定话题,在话题广场参与讨论。
“精选日报”是“有记”的独有功能,用户可以在“精选日报”中按“昨天”、“今天”、“小时”等不同时间段,浏览精彩文章。
一次次的尝试,似乎在暗示腾讯的社交焦虑。
为什么腾讯频繁试水社交App?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已经社交制霸的腾讯,有什么可焦虑的?为什么要不断试水社交App呢?
我们先从最本质的点去看这个问题:
1)社交关系是腾讯的核心壁垒
腾讯的商业核心是什么?对,社交关系。
腾讯的核心商业逻辑,是基于社交关系持续生产流量,分发到其它平台。
而社交关系的迁移成本又非常高,就像大家都在使用手机号,一旦有了几十甚至上百的好友,就很难把这个号给换掉,无论科技多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人性的根本,所以用的人越多,粘性越强,社交因此具有极强的粘性和前瞻性。
基于此,腾讯会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核心疆土,维护好社交关系链。
但现状是,各大厂都对社交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在恋爱交友领域,阿里巴巴推出了Real如我、京东推出了梨喔喔,字节跳动收购了Biu校园,
于是腾讯推出轻聊,提高身份门槛,保障双方的基本信息真实度。
在语音社交这一领域,字节跳动系入股了音遇,阿里发布了唱鸭,网易也上线了声波,腾讯不甘落后,回音也诞生了。
此外,字节跳动前后推出多闪和飞聊,分别主打小视频社交和兴趣社交;百度押注了匿名社交App“听筒”,陌陌推出了“ZAO”,微博推出生活时尚社交产品“绿洲”。
......
互联网江湖几大巨头,谁不想为自己配上一枚社交的核心武器?
但腾讯不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2010年,米聊刚一上线就引起了巨大轰动,之后微信横空出世,所有QQ用户均可凭原有QQ账户登录微信,腾讯凭借QQ的用户量迅速击溃米聊。
再看陌陌和YY的崛起,正是抓住了“游戏语音社交”和陌生人社交这两个领域的空白。
这些战斗经验都告诉腾讯,必须疯狂占满空白细分领域,防止敌人进攻。
如今短视频之战,腾讯已落了下风,社交就更加成为必守命门。全力防守,宁可错误,也不错过。
基于腾讯“社交关系”这一核心基因,我们还会发现,其实腾讯最需要担心的,并不是抖音,反而是快手,因为快手上沉淀着大量的社交关系。这会是很大的一个隐患。
2)Z世代年轻用户崛起,赋予社交产品新可能
我们知道,今年社交赛道如此动荡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变化。
95后、00后用户开始涌入互联网,他们有更强烈的社交需求,也有全新的社交理念,永远追求新鲜。这给了社交赛道新的机会。
巨头公司和创业者们相信新的代际必然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在维护住微信和QQ这两大优势的同时,腾讯必须跟随时代去探索更新的玩法。
但QQ和微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们已经成长为用户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庞然大物,一举一动都必须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任何一个新功能都万众瞩目,试错成本极高。
更有趣和好玩的探索,必须留给更轻量的新产品去做。
在2018年底的员工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提出,希望QQ团队可以开拓一些新的社交产品,让他们去想想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交、下一波浪潮是什么。
而为什么短时间涌现出这么多新社交产品?
这与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不无关系,腾讯鼓励不同的部门去探索新项目,最后胜者为王。“微信”和“王者荣耀”,都是赛马机制下的明星产品。
今年在社交领域的这些尝试,可能大多只能沦为“陪跑”,但对于腾讯来说,宁可被自己打败,也不能被竞争对手打垮。
社交产品的决胜关键是什么?
社交赛道,来来往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都是常态。
那么,决定一款社交产品的胜负手可能有哪些?
产品好用是基础,运营手段也是锦上添花。 最核心的点其实在于,能不能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找到合适的人,为他们建立起社交关系链。
因为社交关系的迁移成本太高,所以一个时代,往往只有极少的制霸社交产品。那么什么时候,社交关系可能会发生迁移呢?
一是平台的迁移、设备的迁移,比如在PC时代,QQ火了,到了移动时代,微信起来了。
第二种是人的关系的迁移,构建关系的维度发生了变化,社交产品就可能随之变化。比如人人是做校园社交,陌陌是做陌生人社交。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朋友App想圈住的是什么人,定位的是什么社交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它主打的点是“专为年轻人打造的实名社交平台”,可以基于熟人关系社交,也可以基于兴趣、位置探索新的关系。
泛泛而谈,其实并没有定义清楚,像个什么都想要的小孩子。
如果定义熟人社交,很难,因为整个时代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大趋势是基于垂直兴趣维度社交。熟人社交这个命题,也许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
如果说定位是兴趣社区,很显然暂时没有体现。
但有趣的是,聊天功能被放在了第4个tab,第2个tab是基于关系链的内容分发,看起来更加侧重内容。
如果是主打内容的话,还能有一定想象空间。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微信朋友圈已经太过冗余,无法满足高效的熟人社交和优质内容获取。
二是仅仅依靠“社交关系”做留存,商业价值并不如“内容”来得更大。
如果定位更强调内容的话,那么胜负手就会成为内容的质量和稀缺性。
综上,朋友App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首要前提是定义清楚产品的用户和切入点。这同样是决定生死的一步,毕竟对于任何社交产品来说,切入角度垂直则有受众过窄无法拓展的风险,切入角度太广则劲敌太多。
朋友,或者腾讯旗下任何一款新社交App,未来能否迈出这决定胜负的一步,完成自我进化?的确值得期待。
毕竟,就算这些App如烟花般转瞬即逝,都代表了中国互联网人创造更多可能的决心,和一种颠覆社交格局的勇气。
注:文/不辣,公众号:三节课,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