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讯】8月3日消息,在2018思路零售数字化服务大会上,桔瓣科技CEO张琳发表了题为《智能化仓配应对零售新场景需求》的演讲。他表示,物流若不是茁壮发展反而变成这个时代的绊脚石。大数据、集约化、节约化,不管从货或者是系统或者是前置仓,在仓的方面“仓”会无限的接近用户、接近消费者,在信息上做到无限透明以及实时传递。
张琳还认为,消费者用户体验分两个部分:第一,商品本来带来的。第二,购买这个商品直到使用这一段给他的体验和感受。
据悉,大会以“赋能”为主题,由亿邦动力网、思路网主办,本届大会将从红利市场、数字场景、数字营销、数字供应链、数字零售服务对接、跨境电商服务对接等多个主论坛和分论坛切入,带领企业洞察进化方向。

【桔瓣科技CEO 张琳】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是张琳演讲实录: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刚才大家说的很多都是零售,接下来介绍一下物流为大家做什么。
昨天很多同学问,说你是哪一个水果的电商平台,我说不是的,我们是物流平台,取这个名字是为了讨一个吉祥。
桔瓣是科技化互联网物流公司,以互联网为定位,以技术驱动,运营模型更类似于众包+联盟,或者是加盟。现在很多场景下资源不断被整合和被反复利用,但是是否高效,有待可查,更多优势在于系统和全局仓。
公司基本上以四个主线产品为主:第一,仓配一体服务解决方案。第二,仓配整个体系要进行拆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不管是经销商还是电商。第三,服务系统。第四,云仓加盟。
现在整个桔瓣全国有82个RDC,RDC包括城市的前置仓。总体仓储运营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运配网络覆盖全国350个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峰值订单达500万单。
前面一直在说新零售,我们现在要说到的是新物流,或者行业称之为智慧物流。现在对物流的需求与传统的区别,原来的物流是缺什么给什么,需要怎么运就怎么运,需要怎么存就怎么存,需要怎么发就怎么发,提供了单向简单的位移和存储,我们更愿意为商家和消费者赋能,为商家或者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商家主要职责是卖货,我们主要职责是帮助你运货,你能够卖多少我们给你支撑多少。在新零售环境下作为一个物流企业其实应该做的事情,这里我们就会通过自己的仓配网络、技术以及打通仓配网络和技术驱动的新场景。
现在“造节”越来越多,但是总体发货量没有变,上海一个月吃的糖果销量上百万吨,但是从桔瓣调取的数据“双11”上海对糖果的采购量比平均月份要高,就是客户总体消费量几乎维持不变,变化的是采购时间和采购渠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
在新零售情况下,新物流更多的是帮助一块推动新零售的发展,你能够卖多少我能够运多少,这是口头上的说或者是理论。能够卖再多,但是是否能够让消费者拿到,这个才是关键,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是否真的就这么强。消费者用户体验分两个部分:第一,商品本来带来的。第二,购买这个商品直到使用这一段给他的体验和感受。
在新的零售时代,我们要满足相当多的对于物流发展的需求。我们会怎样解决?从订单产生一直到用户拿到手,无非在系统,在实际的货物阶段从接到订单、生产订单、到干线、到运输,这些没有多少企业真正意义上对于数字化、信息化、集约化做完整的打通,并且能够为这些企业做到物流解决方案的并不多,往往是客户说需要这样那就这样,需要一个仓就给你一个仓,需要一仓发全国就一仓发全国。
但是真正意义上是不是这样,我觉得如果物流不是茁壮发展反而变成这个时代的绊脚石。大数据、集约化、节约化,不管从货或者是系统或者是前置仓,在仓的方面我们认为仓会无限的接近用户、接近消费者,在信息上做到无限透明以及实时传递。
大家去购买货物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时间点这个货在什么状态,我在杭州买了一个数码相机的mini TF卡,商家也在杭州,但是这个货一定到福州转运中心转运一次,我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心中有1万匹羊驼在跑,这个完全可以做到当日达。但是这个信息反映出来的是什么?整体背后的作业逻辑没有按照集约化去做。
我和这家物流公司相关人员还是非常好的朋友,他说数码产品必须到福州检运中心进行分拣,这是非常本末倒置的情况。物流的滞后或者仓储物流的滞后,在制约物流体验和新零售的发展。信息数字化、集约化是否大家都能够做到?但是我不能这么认为,盒马的蔡总应该是最了解的,其实数字化、信息化非常难。
曾鸣教授说过一句话,“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这个真正在反映现代物流应该怎样发展,我们拿传统思维禁锢了我们的作业。当你真正达到了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及集约化的时候,所有物流公司都会做一个事情就是方案重构,同时可以看到是否有必要建立那么多的RDC,是否真正有必要变成一个干线物流,是否真的有必要建无数多的城市仓,这些都是为了安全库存,为了实时保护运输体验,保证物流的及时,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想到前置仓?很多人把前置仓和城市仓混为一谈。
个人观点不代表行业观点,前置仓在我看来每一个人家里都有前置仓,你的冰箱就是前置仓,你存储东西了没有?肉、蛋、奶只要放在冰箱,不是买回来即时使用,就是前置仓。
所以,当你有了前置仓以后,你的生活是否在发生改变,没有人保证食物即食即用。所以物流、前置仓系统信息的集约以及大数据改造预测性主动调拨和库存管理,才是对于新物流或者新零售做赋能以及改变的基础,这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我们必须做到。
有了这些以后,对于互联网的公司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就是互联网公司都喜欢做标准化,但是很多人认为物流没有标准化,其实也有,不是没有,只是标准化非常难做,但是有共性的部分就会变成标准化,这也是桔瓣一直在做而且前半段已经做完的事儿。
当有了标准化以后,是否开始出现了逐步的定制化,现在的物流还是倾向于项目物流,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制方案,很多企业用一家物流公司超过5年以上,但是这个时候对外部市场整个物流运输体系、仓储管理配送体系的认知已经在减弱,更多的依赖还是下游供应商。这个时候更多的标准化、定制化才会为商家、客户带来更多的解决之道。
(PPT图示)这张图比较有意思,刚才说到很多,有两个重点,前置仓、技术系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够养活300名技术研发人员,这是桔瓣技术研发的架构,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就是三套系统。不是,现在仓库的使用、存储、生产、流转三大主要功能,三大主要功能再加上物流中的干线,你能够保证所有人的系统都能够集中起来做到在线化的实时传递吗?
这不是某一个系统可以做到的,更多是大中型平台为这些物流系统做服务,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板块都在为整套系统提供必不可缺的系统支持。这样演化出来就变成整个桔瓣有三大块业务体系:第一,优送。第二,云仓,对于仓库运营以及资源匹配环节。第三,系统。
前面说的都是理论,现在看一下案例,武汉的某连锁便利店,我记得在武汉刚开的时间并不长,当时它的仓不是我们在做,配是我们在做,通过半年时间一直在和商家进行聊,从一开始的数据推送到方案输出,到最后试点操作,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大的几个节点,从项目一开始的时候,400家门店,我说你这个门店很少,而且门店很分散,过江、限行、地铁站,诸多因素造成门店配送时间、补货时间不均匀。
我们告诉他不用定点定时对每一个门店进行补货,你将前置仓建完,然后为你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第一拨配送从前置仓开始做,一次能够覆盖近90%的门店,只发一拨,这个时候的成本比在刚上线的成本,即只用我们配的时候,成本下降了约15.4%左右。物流的运输成本本来就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物流是非常辛苦、钱非常少的行业,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我们一直认为物流不应该这样,物流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物流是一个民生行业,为什么做成这样?我觉得是我们自己一直没有去改变。
当时我们大数据团队发现所有门店补货都不合理,为什么?完全没有根据原有的历史数据以及路线、库存能力、调拨能力衡量每一个门店是自由订单还是做即时性补货,这个是很关键的,也就是传统在物流中说到的,是否主动调拨。当时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建议,我们和他们ERP系统进行打通,把所有门店作为最前置的前置仓。最后门店差不多已经有600来家左右,每一天都有为600家门店配送的车辆。
我们做的更多的并不是从真正意义的前置仓调货,而是从仓仓之间调货,一个门店不一定卖一样的销量,一定有滞销和动销比较好的。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为客户解决门店库存压力。到现在我们对于所有门店每一天送三个波次,给600个门店互相调拨波次每日平均110套左右,调拨超过六分之一的门店。
通过这个大家可以看到,从仓库端分解效率,人效、交接效率、配货效率、路由安排效率,到运输里的车辆匹配,这些都做了合理性的调整,包括波次性管理。比如说早上6点的波次,所有限行都没有生效,可以使用最大的车辆在短短时间内对消耗类极大的货物进行大批量补货,正常时间段对小型车辆,对低消耗品,但是库存不足的仓库进行补货,这些是案例,更多是用户服务体验。
他们董事长说,自从你们运了以后,我们鸡蛋的破损率很低。那只是一个很小的点,大家知道鸡蛋非常不好运,但是我们会有一些更多的运营措施,比如说会有泡沫塑料对鸡蛋进行包裹,装载在车辆专用抗震的隔板内。
今天只有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个上游有N多家门店,通过前置仓和系统化的改造。这是一个范围更大的,是区域性的,是浙江某一个快消综合经销商,门店整个分布在整个浙江地区,因为时间关系,直接看最后一页。
(PPT图示)这是为前置仓在选址的时候,做的最科学、最理性的依据和分布,这个仓建在最密集的地方吗?不是,而是铺盖范围最有利的周边200公里之内,第一张图可以看到我们对所有门店不固定订货门店进行动态分配,因为他并不指定下游产生什么样的货,通过这些我们更想说的是,物流能够变的更智能,物流也能够变的更时尚。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