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一个人,依靠微信朋友圈,卖掉100000斤各式栗米,总值接近200万。栗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有机大米品牌,发展成有300个长期客户,2万名潜在高端客户的大米品牌。在华语商学院的圈子里,富军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么一个形象:“买有机好米,找富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i黑马第一时间分享这篇新农人用微信做大米营销的案例,希望给大家启发。

在2013年之前,富军一直在做五金配件外贸生意,这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山东汉子,考上大学,在上海白手起家,从不懂一句英语开始,到每年和老外完成一个多亿的订单,富军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走的是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家都走过的路——聪明,勤奋,执着,在上海找到一方立足的天地。
卖大米,纯属偶然。富军太太的家乡在东北,家里做饭,孩子大人平时都只吃家乡寄来的有机大米。送给朋友,大家也都说好。有一天,太太跟富军开玩笑:你这个金牌销售,啥时候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把咱家乡的好大米推广出去,让我们认识的人都能吃得健健康康的。在太太的启发下,富军开始了自己的米商生涯。
微信好友加出了灵感
富军的朋友圈内某条被点赞的消息,微友们对富军的消息不吝夸奖。
有粮在手,但往哪送是一个问题。
富军把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梳理了一遍,还发动外贸团队里的小伙伴,把这些年打过交道的大米潜在客户全部列出。
这个豪爽的山东汉子,最早送米都是10斤、20斤、30斤的送,就像小时候村里招待客人那样。也不管有用没用,富军说,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大方。
不过,在最初一波大米送出之后,卖米事业有点举步不前。老客户总是有限的。接下来该送给谁呢?
正巧那时候商学院组一次户外旅行,富军也参加了。
旅行的时候大家都爱找乐子,有一天,富军与和队里的同学比赛:到了制定地点。看谁能先收齐三十个微信号——那个时间,2013年年初,微信很热,人们开始不再交换名片,而改用加微信。一周的户外之旅,富军的微信好友发展到一千多名。
编者的话:任何微信营销都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一定的好友数,另一个是较为紧密的关系。显然富军通过商学院的活动,积累了大量和自己有紧密关系的人脉。这种通过参加某个组织,获得大量优质人脉资源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某创业者通过参加黑马会,通过一系列的线下活动后,他的人脉迅速扩展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