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在淘宝上成功生存下来的卖家,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品牌,想做线上业务,并有信心和毅力一定能做成功的,以下文字可参考阅读。
如果你是一个在淘宝上成功生存下来的卖家,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品牌,想做线上业务,并有信心和毅力一定能做成功的,以下文字可参考阅读。
电子商务从诞生起惊雷一声众人观望,到个人东搞搞西蹭蹭创富运动标杆示范作用持续了近4年,到近3年轰轰烈烈火的似乎人尽皆知,已在线上的谋发展想做大,已做大的想多渠道,线下的从观望到论证到急不可待的上线,整个市场弥漫着躁动的情绪。就平台而言,任何事情的发展趋势都是有规律可言的,电子商务也是如此。我认为电子商务的细分轨迹如下:
第一阶段:横向发展期——创新和客户沉淀之争(3-5-10年)
抢占先机的平台诞生
→中小卖家登陆平台
→平台的买家沉淀期
→平台发展远景明确
→示范作用卖家诞生带动更多卖家加入
→其他平台跟进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1、对卖家而言,这个时期流量十分之廉价甚至免费,准入和成功的门槛很低。2、对买家而言,准入的门槛不高,但是行业发展需要适应的和付出的代价大部分被买家背负了,而行业发展的早期成本投入主要由平台方承担。
第二阶段:纵向发展期——创新、流量和服务之争(5-10-15年)
→优势平台进行盈利性探索
→大中型卖家首选优势平台
→其他平台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细分以抢占市场
→个别独立B2C平台诞生,多渠道多元销售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其他大中型卖家跟进登陆平台线上业务
→市场竞争惨烈 在平台的盈利探索和大中卖家的夹击下中小卖家遭遇血腥淘汰
→独立平台B2C主流意识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1、线下的业务更多的是地方性的中小公司有存活空间,可惜的是线上业务最大颠覆的能力之一,就是抹杀绝对化的地域差异,保留少量的地域差异,而线上的存活空间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指向了个性化中小卖家,发展空间更多的指向抗风险能力和学习能力俱佳的大卖家。2、这个阶段是最后一个流量相对便宜的时期。
第三阶段:纵深发展期——品牌、服务、营销之争(10-15-X)
→网售的模式已经成熟,成功操作模式相似或雷同,只要具备组合要素,人人都可以存活并寻求发展
→网售平台由平台降格为渠道,伴随着整体市场水池的成长扩容,大量独立B2C网站跟其他网站,平台一起成长起来,分流市场流量和购买力(最大的优势在售后)
→国家队介入最佳时期
→平台或渠道的力量被削弱,成长性陆续降低
→平台方进一步细分市场,挖掘个性化买卖空间及作为服务供应商角色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后期,部分平台的UV增长和转化将由单方面高速猛增放缓,乃至陆续出现疲态。
第四阶段:金字塔塔尖发展期——话语权之争(X-Y)
行业话语权会分散,规则不再由单方制订,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明确,谁的话语权强,取决于谁的核心竞争力相对牢不可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大部分平台的客户总体呈趋同态势。谁的客户导向、类目、垂直频道、用户体验做的好,谁将争取最大规模的客户。
第五阶段:市场高度成熟——市场战略决策之争(~~)
陆续有平台倒掉,作为渠道出现的各平台,包括品牌商自有的B2C网站,会因各自业务的实际情况而做取舍陆续退出以保持卖家自身竞争的活力,创新销售及营销模式的孕育期,市场呼唤并期待新一轮划时代的变革。
综上,做平台,也要有平台的野心,只做当前业绩最好的平台是不够的,大对应安全,但是并不意味着稳定,时代总是在变迁~,现在的市场并不完善,网售也在日渐发展中,从一枝独大,到多元争霸,迟早还会纵横并轨的,公司发展从小到大,再到集团多元化,迟早也有一天会砍掉不盈利或不符合战略利益的业务子公司,如果淘宝把自己定义为平台,那他最好期待自己不但是当前一枝独大,多元争霸时依然是卖家最大业绩来源(做大做不精的风险就在这个阶段体现),纵横并轨时期大家砍掉的都是其他平台的,最终保留淘宝的,这才是淘宝的核心战略利益,这样一条路,谁将笑到最后~
结合当下,淘宝的发展方向,不是局限于谁大服务不好谁谁就可以出走。体量大的好处相信淘宝是最为清楚不过了。谁大谁就说了算呀,呵呵。当前,全球品牌,只要在中国有业务的,线下年几亿,几十亿的品牌都想着来淘宝开店了,个别没有业务的也想借淘宝首发,部分消费行为只会越来越多的从线下过渡到线上,这些大牌在线上发展起来了,他们自己自立门户是一回事,淘宝任其自立门户是另一回事,难道淘宝会因为对方量级大,就不为其服务么?
淘宝现在的确是容不下,那是因为淘宝对客户需求的收集出了问题,没收对地方,但是不代表时间换空间以后也容不下,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淘宝的客户服务是针对“当前大多数卖家”的,还是借由顶尖卖家遇到问题及时的跟进解决,始终保持平台的功能及服务能满足“大多数卖家未来一定时期”的要求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