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志坚/文
微信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业界还在热议这个问题。
程苓峰春节期间预测微信用户数很快要破4亿,并认为,“微信才是中国流量最大的浏览器。能量最强的AppStore。无论是APP为王还是Web复活,微信都会是最大的入口。”
而《天下网商》执行主编许维也有此感:“微信基本上占据我70%的手机时间”。
但微信的未来就是“App store化”吗?未必。
使用微信占手机70%时间的,基本是业内人士。程苓峰和许维显然都不是典型用户。
比如许维说的,“它是怎样一点点替代我的其他app呢?”程苓峰引了其三个观点,我恰好都有一些补充的意见。
许维:1)朋友圈替代微博。我现在更在意熟人间的联络,而非认识更多新朋友,朋友圈对我的意义比微博更大。
简析:微信确实比较适合熟人间联络。但微博作为弱联系的准社交工具,仍然有微信无法替代的价值。因为微博是单向Follow关系,这点与微信相反。要结识新朋友,可以看看他写过的微博再做判断,这点微信朋友圈无法做到。
简单来说,微博媒体属性强些,适合交一些价值观相近的朋友;微信的社交和通讯属性更强,适合交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朋友。
许维:2)新闻推送替代zaker。我发现推送的内容更精选,质量更好,而且我信任的朋友会分享好内容到朋友圈,这些被分享的内容的打开率比直接的推送更高,我信任熟悉的人。
简析:我有个前同事,微博上满活跃的,有20万粉丝,但她不喜欢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太多太多严肃内容,更愿意看到花花草草,晒猫遛狗。她还是腾讯的员工。而我的“微信朋友圈”中,除了互联网/媒体业界的人之外,也几乎没人转与工作相关的资讯。
简单说来,我认为“朋友圈”更像是一个类Path式的熟人情感联络社区。从资讯阅读来看,我不会将其作为主要内容源,目前我更依赖微博和其他客户端,内容源和阅读体验会更好。这也是我开发拇指博客的初衷。
至于zaker,我认为其本质还是一个平板应用,是一个将新闻排版杂志化、美观化的不错的产品。而且也可以订阅。而微信推送的消息,我现在用的很少。
我的另一位“朋友圈”用户魏武挥老师,更是发了一贴,“取消了几乎所有的微信订阅……,我还是打算用RSS”,他是更资深的互联网/媒体人士。而著名话痨公知赵楚老师,在朋友圈发的是花花草草以及自家书架。前阵他被新浪微博禁言很久,也没在微信上发过一篇文章。
许维:3)微信群开辟了一个新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社交产品。我有10多个群,有工作的、娱乐的、同学的、圈子的、临时开会的。它把多人间的交流成本降到了最低。
简析:这点很同意。微信能快速超过whatsapp等先驱,就是因为群聊功能做的好,做的早,一下子把关系链带进来,从而有了爆发式增长。但新的问题是,我的同事许的朋友曾航则在“朋友圈”中抱怨,超过50人的大群信息太杂乱,还退订了一些。这里头微信还有创新空间。
相关阅读:
微信有望成为第六大全球互联网平台
微信开发企业移动应用 安全成最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