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杭州何某因在朋友圈销售假货,日前被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入刑,据检察院介绍,卖假货最高可判刑7年;与此同时,腾讯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宣布将对带有盈利目,发展下线分销行为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永久封号处理。
朋友圈卖假货最高可获7年刑罚
2月28日,杭州下沙开发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何某因在朋友圈售卖假名牌,将面临审判。半年间,她在朋友圈销售假冒商品价值共计11万元,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院方面认为,一般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或者查扣货物价值15万元,就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腾讯出手整顿非法分销 呼吁微商加强自律
“从无管制到有管制,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从法律上来讲,这是国家‘杀一儆百’开始规范微商渠道的表现。”微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征宇表示,微商渠道从横空出世后,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尽管很多的成熟品牌进入微商渠道,但三无商家扎堆、假货横生的现象也并没有得到缓解。

而广州麦穗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博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标志,也不是一个信号。“各种渠道都有自己升级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微商虽然问题良多,但还能应靠行业自我约束,当自我完善不了的时候,国家才会出台更多的法律条例来约束。”他认为,微商的销售体系是偏重直销的,但考虑到目前国家对直销的法律并不完善,所以微商的管理也并不明晰,更多的是需要微商行业的自我约束。
有业界人士分析腾讯会比国家快一步对微商出手,毕竟腾讯更希望看到在移动端消费市场上口袋购物占有主导地位。 “不管是出于对朋友圈去商业化的保护,还是说对口袋购物的支持,腾讯将不会容忍微商这样发展下去。2016年腾讯会对“付款”、“面膜”等关键词进行屏蔽设置。”该业内人士表示。记者了解到,2月15号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宣称将会对带有盈利目,发展下线分销行为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永久封号处理。

没有必要为微商渠道专订法规政策
武汉盈科律师事务所张华律师表示,“ 从法律的角度上看,微商与其他渠道并无差异,虽然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微商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如《经济商贸活动法》、《刑法》、《行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条例足以制约微商渠道,所以现阶段,只要微商内质量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不侵害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买卖的产品性质不违法,国家并没有必要为微商专订法规政策。”他认为,由于朋友圈的私密性和渠道的闭塞性,微商交易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无管制的错觉。
他认为,国家目前对微商保持观望状态。虽然是鼓励消费,但是一旦群众开始声讨微商,国家就会加大对微商渠道的法律制约。
【直播】2015亿邦微商产业峰会

更多微商资讯,点击进入下载>>微商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