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活动是什么?秒杀、满减、买赠、折扣、任选等等各种方式的低价来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在电商发展初期非常管用,很多电商用这样的方式做多、供应链做强或者平台做大,而后上升期结束,进入平缓发展甚至衰退期,典型的淘宝天猫唯品会还有京东。

如果说淘宝、京东是交易型电商,那么现在另一种电商——内容电商,正在逐步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看直播、看自媒体文章、看帖子的过程中购买商品。
当年从线下转到线上,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现在从交易型电商转到内容电商,游戏规则也会发生变化。
电商大平台也开始纷纷跟风做社区做内容,淘宝做了微淘和社区、京东做了发现、聚美优品在首页最中间的tab嵌入了一个完整的社区。
简直是,全世界的电商都在做内容社区,全世界的内容平台都在转做电商。
什么是内容电商?
内容电商的形式非常多样,你想得到的内容形式包括图文和视频都可以用来卖东西,但我不认为有些答案提到的某些公众号属于内容电商的范畴,本质上还是自媒体,如果是某些电商平台的官号那就另说。
内容电商下,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消费者的购物行为(shopping)和购买行为(buying),出现了大规模的分离。
在过去大部分情况下,购物(shopping)和购买(buying)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消费者为了买东西或者享受逛街,去京东、天猫或者线下的新世界百货购物(go shopping),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买到了商品(buying goods)。
而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并没有处在“我要购物”、“我要逛街”的心态和场景下,而是在悠闲地看着美妆达人直播,或者自媒体的文章。
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当你在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和你在没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整个的偏好、选择标准和决策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内容电商的好处和弊端
内容电商很显然可以让用户忘记价格,非常适合用来推广单价偏高、非刚需的商品,而且用户的黏性会比较高,一旦对某种内容或者社区产生感情就会长久信任。
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1.内容社区需要慢慢耕耘养肥后才能反哺电商,故一开始要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2.内容电商因为要考虑到用户体验不能铺太多商品,所以促成的成交量其实非常有限,内容不一定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口味,所以转化率也非常有限;3.做过媒体的都知道,内容要爆量其实是比较少数的情况,可遇不可求,所以内容电商的转化效果很可能非常不稳定。
如果在淘宝、京东购物,此时你的心理状态经常是:我要买东西。
你处于“购物”(shopping)心态中,大脑中经常装着某个潜在的任务——比如要看看有没有好看的衣服或者想买一箱牛奶存放到冰箱。
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你处于“主动搜寻”的心理,你会对将来可能会购买的产品信息更加敏感,而对无关信息不那么敏感。
而在内容电商环境中,你本身正在专心看网红的直播或者某个自媒体的内容,这个时候突然看到有个产品信息(比如讲健康的播主,推荐了新型智能牙刷),此时,我们说你处于“被动接受”的心理。
这有什么区别呢?
研究发现,在主动搜寻的心理中,我们会更加关心直接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而对与任务无关的信息减少关心。
总结内容电商的几点核心:
1、内容型电商,比交易型电商更适合销售新奇产品。
2、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更多人会在单独评估状态下购物,出现这些变化:
性价比的作用性降低,而感性因素的影响会升高(比如设计感、悠久历史、情怀、故事等)。低端产品的销售会降低,原来很难卖出去的高端产品、享乐型产品会更容易卖。
3、内容电商环境下,商品更加不会因为单一的缺陷(比如不是大品牌、不是进口货),就丧失被用户青睐的机会。消费者更加容易找亮点,看总分。
4、内容电商,“决定用户选择”的因素,产生了哪些变化?
因为用户更容易进行单独评估、跟多地被动接受信息、更少地顾虑和找茬、更少的认知闭合需求,导致用户更加容易接受感性信息、高端产品、享乐产品、新奇产品、复杂产品和有缺陷但总体有亮点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