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因为315晚会的曝光,美丽说
淘宝等一些大型
电商网站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阿里巴巴也因为
刷单而饱受争议。
为此“我司”采访了以下三位。
A君说:“我隔壁那家做
京东的,比我生意好太多,我去他们公司玩,完全是一字经:刷!
但是我丝毫不心动。
因为过了明年他们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我依然在这里。
话说,三年来,我已经换了三个邻居了。
竟然全都是做京东的。
” C君说:“前两天看到有人问,什么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的。
我认为应该再补充一个问题,有哪些只有在中国才会产生、才能生存的行业和赚钱模式。
“刷单”、“炒信”这种奇葩东西绝对可以列为其中一项。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把所有生意都做“烂”的本事。
一旦发现有个什么漏洞,就一定不能放。
许多经营者从来不考虑整个生态,更不会去考虑怎样长期发展,总想着赚这一把就撤,涸泽而渔,骗一个是一个。
资本市场也早已是这样,所谓的活跃用户数,注册用户数,到底有多少水分,大家心里都清楚。
尽职调查做得不充分,是没有投资者会当真的。
所谓刷单,其实就是搞
虚假交易,在
销量上造假。
为了“按销量排列”时能在几百页的商品目录中排到第一页。
而为了配合商家的刷单行为去炒作信用,就是所谓的“炒信”。
吃准了消费者在网购时会将商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评价作为考量,现在电商领域的炒信行为变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链。
据说京东的刷单更没有节操,
运营甚至可以直接帮商户收费改销量。
销量这个东西,在网购中是最重要的评分纬度。
我周围的人但凡要到网上买点东西,基本都是以销量来排列的。
如果销量全部被人为扭曲,那我还能依赖什么来买东西呢?
人为制造虚假销量的性质可以说比虚假广告更为恶劣,因为消费者在网络上基本没有其他方法来评判一个商品。
销量、评分是仅有的制约商家的手段。
而炒信行为打破了这种平衡,商家通过这种手段变得有恃无恐,不再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满屏都是刷出来的“
爆款”,消费体验可想而知。
因为现在淘宝内部的打击力度比较大,这种淘宝刷单有了各种独立于淘宝外,以微信群qq群为载体的组织,还有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加入还需要“入会费”,很像传销。
” 学生党说:“这个不得不说,我深有体会啊。
首先鄙人曾经干过这事,原因嘛,缺钱花……结果,唉,被骗了6百块钱。
。
好的,这不是重点,作为一个平庸的大学狗,我很可耻的像家里开口借钱,于是重点来了。
老实说明原因后,老爸叹了口气,说到,“你真的让我很失望,原来不管你成绩好坏我都一直以为你是个好孩子,至少你不会干坏事(实话当时心里有点不服气)可是你现在做事怎么开始没有底线了?
你刷这个你得钱了但是却可能让别人上当。
还好你被骗钱了也还好你老实说了实话。
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妈了,你用这种方式哪怕你赚了一千我都瞧不起你,你的底线,你做人的底线去哪里了?
” 说真心话这一番话真的很让我触动,原本我没有多想过,以为很多人在做我做其实也没什么,而且商家这样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商品更好的销售出去。
我真的没想过其他人可能会受骗,也许当初太单纯了吧,用六百块上了一课,不过我觉得很值得。
至少,我会永远记住,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底线”那么大家对刷单有什么看法?
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互联网环境更好的发展下去?
如何看待互联网电商平台刷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