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存比做梦重要
1、电商不是救命稻草很多的传统企业最近几年来外贸出口受阻,内销乏力,看到电商发展红火,就把电商作为救命稻草,希望能够反败为胜。
我想说的是,它不一定救得了你。
有些企业比较适合直接做电商,而有些企业则必须经过改造甚至另辟新路才适合做电商。
作为企业的老板、负责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需要哪一条触电道路。
2、电商是一把手工程在你推行电商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冲突,比如说渠道冲突,比如说产品冲突,比如说管理体制的冲突,一定会出现。
这样的话你叫外边的职业经理人,或者是话语权不够的领导人来负责电商的话,他很难平衡和协调这种冲突。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有钱、有产品、有团队,但是电商就是做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电商部门太弱势,他没办法来协同我们线下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
往往有些企业老板直接抓,或者是董事长的公子直接来负责电商的,往往却是能够做起来的。
为什么呢?
因为话语权是执行力的保障。
3、低价不是出路有些生产型企业,发现很多的电商
店铺从他这里拿货,之后放到线上销售就能卖得很好,于是产生了自己做电商的想法:我自己去卖,价格就更有优势,供应链更有优势,中间成本也更低,所以他卖100我卖80,我一定就能把电商做起来。
这是传统企业做电商的大错误。
不可否认,电商一定要去做性价比,甚至是极性价比,但是不代表电商就意味着低价,因为低价往往意味着低质,没有体验经历的低价,带不来喜欢和信任。
4、生存比做梦重要跟线下的发展情况类似,电商也需要起步、成长、成熟的发展历程。
大多电商是止步于生存期。
所以,没有度过生存期的,不要想着做多大。
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短期目标的实现,比长期规划的设想更重要。
5、“会砸钱”比“敢砸钱”重要用广告来砸?
你线上的广告淹没成本特别高;免费赠送或低价销售?
圈来的人群很难精准,很难转化成为老客户。
不烧钱很难做电商,但不代表着烧钱就能做好电商。
要想拼资本实力,“敢烧钱”是以“会烧钱”为前提的。
如果你还是抱着以前的线下广告的砸法,这样的成功率非常低。
6、电商部门一定要有自主权经常能发现,有的电商店铺,是因为体制问题做死了。
电商往往要求快速反应,比如说,要配合平台做一场大型主题促销活动,促销方案层层审批,审批拿到了,活动却结束了。
平台失去了耐心,资源很快向别处转移。
电商要求快速决策,需要灵活体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来配合。
你不能像线下那样层层设卡、层层汇报。
7、大会要少,小会要多传统企业习惯于开大会、开动员会。
这些会议主要目的是要统一思想,但是它解决不了电商
运营的问题。
做电商,有可能变成了天天开会、一天多会,在复盘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会议中解决问题,在会议中避免问题。
即便是跨部门、跨组织的协调问题,也往往是在小会中解决的。
8、决策要快,分权得当比如说双11中,有个店铺仅仅是因为运营中的一个小差错没有及时调整过来,损失非常大。
这个差错是什么呢?
他的一台取暖器原来是198的,运营小数点往前提了两位,变成1.98元,结果短短几分钟之内被卖掉几万件,最后只能发公告,哭着请大家退款。
这种事情看起来有偶然性,但主要因为分权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所造成的。
所以决策要快,更考验管理能力。
让适合的人来承担他应有的权力,按照权力的义务和风险来分级管理,同时你要有一个人来进行总控,他负责类似于风险官,当然这种风险官他的知识性要比较全,不一定是行政领导,也可能只是有严谨思路的电商经理。
二、“冲突”源自于“布局无能”9、重视线下的一把手管理上的冲突,线上和线下冲突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电商部门的人员调不动线下的人员,或者是说服不动线下的人员,线下的人员工作配合不了电商的要求,所以这对我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线下营销的一把手通常营销经验丰富,有问题的甄别能力和快速决断能力,如果他来负责电商业务,或兼任电商一把手,更有助于快速解决线上线下协同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非常有用的一种方式。
10、合理制定电商薪酬电商的薪酬结构,往往需要“一人一岗,一人一酬”,就是每个人有一份他自己的薪资体系,他不能按照我们原来的一盘棋来下,一个急缺的数据分享专员很可能比电商总监的薪酬高。
走向正轨之后,甚至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薪酬体系,比如薪酬跟
销量、利润挂钩。
1
1、人性化工作,精细化管理目前电商主流人才都是85后、90后,他们看重钱但并不为钱活着,他们往往是超前消费,遵循内心的自我,干得不开心,就可能离开。
你不能用朝九晚五的打卡机来要求他们,你也不可能要求他们每天西装革履来上班,不妨在这些方面更宽松一些,以结果为导向,用过程来控制。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电商公司,他们都会有些人性化的做法,比如说每周三我们可以来个“睡衣日”,每周五可以来个“家人日”,这都是为了增加人性化的色彩。
但人性化的管理不代表我们不管,我们要求产出。
破解线上线下冲突的5条路径
1、线上线下同步初做电商,稳定大于灵活,前期最稳固的做法就是线上线下同步行,线上线下一盘货、一样的价格,只是你的购买渠道不一样。
当然,它的劣势是灵活度不够,在线上的竞争力不够。
2、同品牌,不同产品线同品牌不同产品线,它的一个好处,是既可以让线上借用线下积累的品牌红利,又不至于造成线上线下的直接冲突。
因为我产品不同,我的价格就可以不同,我的营销策略就可以不同,它的灵活性相对较强。
这一做法对于供应链和库存的要求相对较高,比较适合一些有供应链优势的企业。
3、同产品线,不同品牌比如说他们原来做专业渠道的(如美容的院线型产品),线下的品牌红利对于线上的影响较小,在大众的消费人群里基本没有口碑积累。
这样的情况下,建议你可以用不同的品牌,但是用一样的产品线来做,减少库存周转的压力。
4、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线这种方式就更加简单,就是线上线下两套品牌,两套产品,线上线下互不相干,各自发展。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线上的灵活性非常大;劣势是,线上无法借势。
5、主力产品差异化这其实是第一个方式的延伸和变异。
就是我品牌相同,我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是相同的,但是我20%的主力产品不同。
这样可以实现我们的供应链最优化,和我们的库存资金周转的最优化,这其实也是我们非常推荐的,在早期线上和线下协同的过程中,一种比较有利的协同方式。
11条老板思维决定电商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