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团阿里巴巴京东“三分天下”格局已定?6年潮起潮落:万亿“跑腿”生意2020“狼烟”再起)
每经记者 陈克远 赵雯琪 每经编辑 李卓
“一开始我只是兼职,几个月后我就放下了原来的工作,全部时间都用来跑单。当时真没想到,能一直跑这么久。”回忆起近5年的骑手生活,达达快送骑手王严理不无感慨。
“早上7点多开始工作,晚上8点多回家,中午除了吃饭,基本都是在跑单。”
不仅如此,王严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伴随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无论他的个人收入、骑乘工具、手机系统,乃至他的配送订单、家庭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刚当骑手的时候,总是找不对路,但现在手机定位特别快,路线规划特别准。”
“最早时候我用的是小米手机,入门型号的那种,现在用的是华为手机,还是5G版。”
“五年前刚入职时,我是借钱买的二手电瓶车,现在家里已经买了四台电动车,就是为了跑单,还特意装的锂电池。”
尤其,对比五年前刚做骑手一个月3000-4000元的收入,现在王严理基本每个月收入都有1万多。不仅他自己坚持在跑单,还带了很多“徒弟”,他的爱人就是他的大徒弟,还有十来个亲朋好友……
王严理的体会正是即时配送行业变迁的一个缩影。
外卖小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对于整个物流行业或许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但聚焦到即时配送领域,今年也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经过年初疫情特殊时期的历练,即时配送的用户教育和数字化都有了极大提升;另一方面,即时配送领域内的玩家在2020年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激烈空前。
就在2020下半年开局之际,饿了么7月10日宣布全面升级,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生活服务平台,从送外卖到“送万物”,触角延伸至整个本地生活领域;这是阿里自2018年4月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进一步与美团开启的“贴身肉搏”。而美团点评对于同城零售的频繁升级,今年以来股价屡创新高,在6月市值首次冲破万亿港元之后,券商仍在频频更新目标价。
不仅于此,今年6月,“即时配送第一股”达达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再次搅动“一池春水”;可以看到,今年3月以来,滴滴、哈啰等出行巨头亦开始跨界搅局,上线“跑腿”业务。点我达在今年3月也已被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正式收购收入麾下……这些都仿佛一场新赛段的发令枪响,将整个即时配送行业以海啸之势推入到了下半场。
可以看到,历经早期“百团大战”的洗牌后,即时配送的“幸存者们”诸如饿了么、蜂鸟配送、点我达,均已被深度融入到巨头的本地生活体系中;或如达达联合京东到家开辟了商超、生鲜配送的细分赛道;还有在各大阵营之外、自成一派,仍在坚持自己独有“一对一急送,拒绝拼单”理念的闪送。究竟,他们的下半场将如何演绎?巨头们新赛段的战略、战术和排位还将有着怎样可能的变数与分野?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采访到了达达集团、饿了么、美团、闪送等多个头部公司创始人和相关直接业务负责人。
走过“乱世求生”时代的即时配送,看似格局已定,实则依然暗流涌动,随时可能掀起围绕整个本地生活上下游的新一轮变革风潮。对于从上半场幸存下来的玩家们来说,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潮起2014,行业规模6年增长超14倍
O2O时代的“幸存者”们怎么样了?
尽管即时配送已经成为电商服务的标配,甚至被视为打赢新消费时代“服务战”的杀手锏,但回顾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历程,远没有当前这般受到重视。
以2020年“即时配送第一股”达达集团上市代表的行业标志性事件来溯源,2014年达达刚刚成立之初,即时配送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当时谈论即时配送者寥寥,更多关注的还是O2O。
而就同时期赛道最为火热的外卖领域来说,如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巨头,当时已经占领了大半的外卖市场份额。艾瑞早年发布的《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