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
直通车的12个误区,不足地方多多包涵。
误区一:直通车很神秘?
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直通车就是引流工具,什么叫引流?
见过节假日在国美,苏宁门前发宣传单的吗,见过汽车站火车站前拉客的吗?
直通车推广就是发传单,就是拉客,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吗?
是有那么点点,但是绝对不是什么高难技术。
尤其是随着13年新版直通车的推出,数据更直观,优化的工作量,技术量已经大大降低。
误区二:直通车很重要,是一个店铺
运营的关键?
发传单拉客你得会,但是你能指望发传单拉客把一个店铺做活吗?
一个店铺的成功,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产品和用户体验上,考验的是供应链和服务,这才是一个店的根本,很多人都将直通车或者流量的作用夸大了。
整体去打听干货,就舍本遂末了。
运营运营,主要还是产品运营,店铺运营?
注重整个店铺的推广策略。
误区三:直通车是不赚钱的,只会烧钱?
我们不能把直通车看的太重要,但是也不能把他看的不重要,直通车仍旧是最为有效的推广工具。
其精准度要远远高于钻展,
淘宝客等,同一个维度下,直通车的
转化率相当于钻展的两倍,甚至还要高。
比如这个店铺的主推是连衣裙,分别是直通车和钻展进行推广,直通车每个月花费5W左右,点击单价在1.2左右,转化率在1-4%左右。
而钻展花费3W左右,点击单价6毛左右的话,转化率为0.5-1.5%左右,可见同样的产品,直通车的单价虽然比钻展高,但是转化率是直通车的倍数。
试问,如果直通车如此精准的推广工具都不能做到赚钱,做钻展好淘客,也未必好到哪去。
那这样的话这样的店铺很难实现盈利了。
所以,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推广就是耍流氓。
如果直通车没有实现赚钱,那就必然是其他环节没有跟上,这个时候就要去从运营的角度去找问题。
解决实际的问题。
只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直通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而且直通车并不仅仅是只给我们带来流量,也给我们带来了精准的数据,比如,停留时间,跳失率,收藏加购,uv,pv,转化率等等。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分析店铺的问题,引导我们进一步优化店铺各项指标。
然后做好运营调整策略。
这也是直通车的内在价值。
误区四:直通车推广的产品越多越好?
很明显就是直通车小二的误导,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大家推的越多越好,广告费就多嘛。
初级
卖家很容易被这种想法误导。
但是也有很多人抱怨说,直通车推广没效果,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你推了多少款产品,回来一般都是十几块或者二三十款。
请问你一款产品都没有推好,有可能吧十多款产品用时推起来,淘宝是你家开的吗?
店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先集中资源卖好一款产品。
然后在卖好第二款第三款。
。
整个店铺都有可能火起来。
对我们卖家来说,8020的原理还是主旋律,
销量还是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
误区五:直通车推广的词越多越好?
小时候我们读书常听一句话,:读书一开始是由薄读到厚,然后油厚到薄。
直通车也是一样。
直通车的词也应该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做加法,然后由多到少的做减法过程。
很多人一开始就4个计划加大几百个词进去。
结果优化起来很困难。
一开始加入少量的词,优化推广图的点击率,优化页面,质量分等等,这些数据优化差不多之后再加词,达到一定的阶段目标后,在逐步减少不合理的词。
有可能一开始就1-10个词,中间达到几百的词量,后期只剩下几个词,不要舍不得删词,词并不是越多越好。
误区六:直通车的点击单价越低越好?
这个是很多人都会经历过的误区,有的人别误导几个月,没有及时调整,淘宝之路就此夭折了。
有的朋友做到了每天五六十元的话费带来五六百的流量,截图发群里,简直当做神膜拜。
但一段时间后,问题显示出来了:有流量没成交。
直通车数据好看,但是销量不好看,很多低价引来的垃圾流量根本没效果。
于是很郁闷,又开始调整,将花费集中在主要的产品,主要的词上,高价也开始抢。
思路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词,如果出价6元,能带来成交净利润。
这个词贵吗?
一批词,及时你出价几分钱,但是带不来成交,这些词便宜吗?
思路一换天地换。
误区七:直通车要推大词,热词?
如果你有一个新产品。
你不做网上,做实体渠道的话,你会一上来就到中央台投放广告吗?
肯定不会,假如你投放广告的话,肯定是在你所在的县市先投,站稳脚跟之后,在矿大周边县市。
直通车也是一个道理,准备投放前,我们得结合标题优化的目标和自己的财力,制定一个投放计划,先在一些低竞争词上,站稳脚跟,获得一定的销量和自然流量,然后逐步加入流量更大的词,可能很大的热词,你后期根本就不需要考虑。
至于怎么把我把握节奏,转化率也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你的转化率如果高于你前面的竞争对手的话,那边你加大投放还是有希望的,否则只会浪费钱,一开始就投放大词的话,可能前期亏得很惨,或质量分下去了,就很难弄上来。
当然也有一上来就投几个大词热词的土豪,需要准备的非常充分,中小卖家不适合。
误区八:直通车ROI越高越好。
能关注直通车的ROI,并围绕ROI去优化自己的投放的话,证明已经比前期的只关心流量,关心点击单价高了一个层次,至少不会话冤枉钱了。
这时候需要好好想下直通车的最终目的,在很多大卖家来说,在直通车投放的本身上赚多少钱并不是关心的主要内容,投直通车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排名,进而获得主搜流量,这个才是大头。
目前环境下,指望在直通车投放上赚多少已经不现实了。
即使能赚也赚不了多少,要赚的是主搜流量的钱和老客户的钱,直通车略亏,算总账赚钱是很多卖家的赚大钱的方式。
所以们说,做直通车,不能只关注直通车的投产比,而忽略了全店的投产比,这样的话店铺是不能做大的,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
我们要结合全店的情况去考察直通车,然后做好推广规划,才能进一步把店铺做起来,这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误区九:直通车的盈亏算法?
很多车手在发帖的时候都喜欢用这个公式来做案列分析,就是算直通车投入是否亏损的时候,按照自然搜索人气排名前三位的销量进行计算,如果做直通车推广每天需要花费多少钱,点击单价是多少,转化率是多少,就可以算出要挤进前三名需要投入的推广费了。
这个逻辑简单的想是可行的,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一样,但是深入一想就会发现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女装为例,别人在推一款连衣裙,在5底的时候已经做到了月销量3000件,而你的单品只有十来件的销量,这个时候按照这个公式来计算,每天投放4千的直通车推广,一个月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自然搜索的前三位了。
实际是这样的吗?
别人已经沉淀在3000件的销量在哪里摆着,一个月后别人的销量只会越来越多,甚至有可能是上万了。
当你的月销量达到3000的时候,可能已经排在前五页了。
而且还要确保这个阶段转化率保持不变,供应链能跟上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算法的话,除非别人一直坐那里不动,等你来追赶才可能发生那样的奇迹,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今天这一家的销量掉下来了,但排名第五,六五的可能就冲到前面三位去了,而绝对不可能是你家的单品。
误区十:流量越多越好?
流量是越多越好吗?
其实前面部分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流量只有精准才有意义,对手的词,泛词要好好考虑,你投个2016款 女装能给你带来多少转化呢?
这样的流量要花钱去买吗?
2,流量只有集中才有意义,一天800个UV分布在全店的30款产品上,和800个uv分布在一个产品上效果是不一样的。
前一种情况是,你的店可能永远是个温吞水状态,后一种情况,可能持续几个星期后,就会由量变道质变。
做淘宝初期我很关心全店的UV,后台我基本不看这个数字了,但是对于主推的几款产品每天的直通车的流量,搜索流量,类目流量,淘客流量我都会记得一清二楚。
误区十一:直通车出价要由低价到高价?
这是多数人采用的办法,很多早期就做直通车的人一直是这么做过来的,比较保险,以避免前期亏得太多。
很多的人的做法是加很多词,先出低价然后逐步调高,其实越来越不适应,主要是因为:1,质量分的因素,多词低价战术,意味着不精准,也意味着你的每个词都很难抢到好位置,点击率上不去,质量分也上不去,后期优化会越来越困难,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用少量的词,高价抢好位置,质量分拉上去,再加词的话,一家就有一个很好的质量分。
2,时间成本和选款的因素:对于做大
爆款的来说,前期的直通车亏损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选款追单的风险,以及时间成本才是最关心的。
所以前期需要买更多的流量,得到更准确的测试结果,选款错误的话,及时停止追单降低决策风险,选款正确的话,早日打到排名靠前,这里面的出入远比前期的一点直通车投入要大得多。
误区十二:直通车要时时关注卡位,调整等。
很多店主,尤其是对直通车已经有了一定感觉的店主,喜欢每天关注直通车,不看一下,不调整一下心里就感觉不踏实。
一方面是由于直通车的支出是实实在在的支出,而且是可控制的,怎么也得控制下吧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对手的调整对自己产生不利,其实直通车的变化没有那么快,开始测试的一两周可能需要每天调整,过了测试期,三四天看下或者一周调整一下都可以,还是那个道理,经营一个店,你不能整天研究发传单拉客把?
关于直通车,大卖家有大卖家的玩法,小卖家有小卖家的生存之道,建议朋友在观看的同时。
要结合自己的店铺,在充分了解,分析店铺的基础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
交流扣扣:369339099 直通车十二个误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