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亚马逊秘密开发医疗保健产品
和苹果一样,亚马逊也成立了一个秘密医疗保健团队,他们正在开发电子病案、远程医疗技术。CNBC在报道中介绍了这个团队,它的名字叫作1492,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1492团队专注于一些硬件和软件项目。现在它们的重心是从传统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数据。亚马逊想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病人和病人的医生。接下来,亚马逊准备开发一个远程医疗平台,这样一来病人就可以通过虚拟方式向医生咨询。
今年5月份曾有报道说,亚马逊正在探索如何从网站销售药品。1492还想将健康应用整合到Echo、Dash Wand,包括Alexa语音技术。那么亚马逊是不是在开发新硬件呢?CNBC并不确定。
IBM Watson两家中国
运营商引疑惑
Watson Health最早宣布在中国“搞事情”,是从2016年开始的。而其在中国的落地,不得不提两家公司:一家是杭州认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认知”),另一家是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百洋智能科技。这两家公司都与Watson Health有密切合作,而关系却略显微妙。
在官方介绍中,杭州认知与IBM Watson的合作从2016年8月开始,作为“IBM Watson for Oncology在中国指定的本地运营服务提供商”。
而百洋智能科技与IBM Watson的合作开始于2017年3月,根据官方介绍,百洋智能科技将作为“Watson Health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获得Watson for Oncology在中国市场三年独家总代分销权,同时获得其未来部分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优先谈判权和上市新产品的研发合作权”。
同样是与Watson Health达成合作,同样扛着将Watson for Oncology引入中国的大旗,两家公司的业务似乎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而百洋智能科技所强调的“独家总代”似乎又在暗示其独特的地位。两家公司与Watson Health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是否存在代理权上的冲突?Watson Health在中国的发展,让外界产生了诸如此类的疑惑。
KKR以28亿美元收购WebMD
国私募股权投资巨头KKR同意以约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ebMD Health Corp,折合每股价格66.5美元。这无疑是全球互联网行业的重磅消息,也是最近几年互联网医疗产业里最大的一单交易。
《财经》记者采访获悉,WebMD被收购,源自其管理团队的老化、发展模式的单一。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5年与2016年,WebMD均寻求出售部分或全部业务。终于在今年传出被收购消息。收购的双方,一方是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巨头,一方是美国移动医疗和数字医药的行业老大。
广州海珠卫计局用小程序签约家庭医生
近日,全国第一个家庭医生签约小程序——“海珠家医580”上线。通过小程序,广州地区的用户就可以签约家庭医生,量身定制健康服务,同时,还能通过小程序预约门诊,看病轻松多了。
据海珠区卫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广州市甚至是广东省首次运用小程序来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这个家庭医生签约小程序能够显示离居民最近的社区医院,查看社区医院的地址、联系方式、家医团队介绍等。居民不仅能在线签约,还能在线预约家庭医生。”
据了解,家庭医生签约小程序已在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约一个月。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毅表示,“中心在今年7月6日开始试点使用该小程序,短时间内已有约50名居民在小程序上签约家庭医生。”
“大医汇”尝试共享医生模式
以“共享医生”模式杀入基层诊所的大医汇,宣布一期总投资2亿元建设诊所。该诊所近似一间小型医院,共设置11大类临床专业科室、23个临床科室、1个体检中心、146间诊室和5间日间手术室,可接受2000名医师入驻执业。
据测算,大医汇计划每天分三个时段,每名医师预计每周执业两次,一天可容纳500多名医师执业,共计可容纳2000名医师入驻,医师全部采用多点执业方式。詹智勇认为,大医汇对医生的吸引力来自执业环境、品牌和阳光化收入。这与其他民营医疗机构、高端诊所等并无二致。
腾讯与儿科医生集团合作
国内首家由各省、市级公立医院儿科专家自发组织成立的“儿科主任医生集团”联合线上腾爱医生、线下云杉医疗,共建儿童预防保健、疾病宣教、慢病管理、康复训练等一站式闭环服务平台。
据腾爱医生官方表示,此次探索的意义在于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半径拉长,并弥补以往公立医院在疾病发生的前、后两端难以介入导致医院内人满为患、就医效率低下等儿科看病难题。
为有效的连接医患两端,腾爱医生团队为儿科主任医生集团的每一位大主任打造了其个人线上工作室,并与
微信打通,方便患儿家长可以随时与医生互动交流。
爱尔眼科尝试私人医生业务
由爱尔眼科投资的极视互联内部人士向亿邦动力网介绍,近期目邻已经开始尝试“私人医生”模式,用户可在线签约眼科医生,与医生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享受医生的在线就诊指导和诊后跟踪服务。
用户可以在APP中提交生活习惯、症状表现、病史等方面的信息,由目邻综合评估出用户的眼健康状况,并根据评估给出对应的建议与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