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即指农场品商品批量交易产所,也指为农产品商品批量交易服务的一种服务组织。
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开启农批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重要地位。
1990年至2000年,农批市场市场呈现惊人的发展的趋势,市场数量由1340个增加到4387个;年交易额由115亿元增长到3350亿元。
2000年至2015年,农批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市场数量在2001-2003年开始出现负增长现象,交易额虽任然呈现增长趋势,但增幅非常小。
一、农批市场问题突显,行业趋势波动下滑农批市场是在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背景中产生的。
农批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交易和管理等方面痛点密布。
上图数据所示,农批市场19902000年属于快速增长期,2000年2015年进入平稳波动期,特别是近2年,其年交易额增长量不足3%,农批市场保持现有经营模式在接下来几年,或将继续维持这种增长缓慢、上下波动的趋势。
而现有农批市场经营模的矛盾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业务效率低、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这三个方面。
1.?业务效率低农批市场具有在空间上聚集的特点,以土地资源和市场基础建设为基础,将农产品批量交易买卖双方汇集在这里,同时汇聚了物流、仓储等因素。
农批市场的空间聚集给买
卖家带来了便利,这是传统农批市场的优点。
同时也意味着农批市场建立的投资成本高。
农批市场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地皮(土地)费,市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费,市场管理
运营费。
农批市场具有占地面积广、基础建设要求高、运营管理成本高的特点。
而农批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铺租和管理费,但铺租是较为单一固定的收入方式,管理费的金额也太单薄。
所以农批市场的投入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利润空间薄。
2.?管理方式落后农批市场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精准、高效的管理体系,农批市场管理缺乏规范化。
微观层面指有形的市场的交易环境与交易条件管理,宏观层面农批市场管理主要是无形的市场品牌发展管理。
农产品类别繁多,特别是蔬菜、水产等特殊类别,让农批市场的交易环境显得“脏乱”。
农批市场提供的交易条件较为单一,如停留在传统的只提供产地,未提供规范化的交易流程与结算服务等,给采购商带来的交易体验差。
农批市场品牌化管理观念意识弱,采用的管理方式粗放,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缺乏精确的数据来引导管理决策与行为。
3.?信息化程度低?农批市场的产品流通具有信息不对称、传递方式落后等问题。
大部分农产品具有很高的时效性要求,如青菜、水产等。
所以市场内会出现一大车货卖不完,过了两三天就浪费了的现象。
相反,很多买家获取产品出售信息的渠道单一,大部分买家都是通过去市场能获取所需农产品的信息。
传统农批市场的信息传递方式比较单
一、落后。
主要针对的是来到市场的客户,对于未进入到市场的客户信息传递不成功。
这一问题让农批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妨碍了市场的扩展。
二、农批市场份额遭遇发展蓬勃的农业
电商吞噬!
当互联网成为时代的热潮,农批市场也遭到了农业电商的渗透。
来势汹汹的农业商以超快的速度蚕食着农批市场份额,抢夺农批市场的上下游优势资源,B2B、B2C等农业电商的在分食农批市场的交易份额。
1.?上游资源被撬动农批市场包括产地型和销地型,构成“农批市场+基地+农村”的主要形式。
阿里巴巴巴巴推出“互联网+农业农村农民”战略,
京东公布了其农村电商的3F战略,大公司对农村这块资源宝地早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云农场、佳沃等公司也对农业电商的进攻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案。
B2B农业电商“惠农网”“乐农网”“农一网”等平台直接开放了采购商直接与产品供应商对接的方式。
农批市场上游资源优势正在被农业电商弱化,农村和产地供应商资源将流失。
2.?下游资源遭分食天天果园、一号店、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莱、链农等中小型生鲜电商的兴起,对农批市场下游的买家(农贸商、超市、商店、学校、企业、餐厅、商贩等)造成巨大的冲击。
据企鹅数据调查不同群体的买家客户结果显示,购买过和打算通过电商购买生鲜的比例达到72.6%。
农业电商有备而来,农批市场却处于被动的防守状态。
农批市场的资源优势一旦流失,其市场份额将会被农业电商逐步分割出去。
三、农批市场该如何寻求出路农批市场不能被动的等待农业电商带来的冲击,更不能只防守不进攻。
任何一种只防守不进攻的模式最终都会被攻破。
农批市场可以从四个不同方向对发展前路进行探索。
走市场品牌化发展道路。
农批市场可以建立特色的品牌形象,打造市场品牌。
只有具有特色的品牌市场才不会被轻易复制与超越。
打造市场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现金,引进高端人才。
但是农批市场的引进高端人才的成本高、难度大。
所以这种发展出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农批市场,实施的可能性也必将低。
走市场连锁经营道路。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全国各地13家农批市场一起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由宏进集团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农批市场走连锁经营是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市场实现强强联合,规范管理。
但是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只适合少数大型的农批市场。
因为连锁经营需要建立完善的连锁机制,需要引入的市场多、投入的成本高。
加深服务深度。
传统农批市场的服务链条短,利润空间小。
加深市场的服务深度,优化服务业务,加长服务链条,扩大利润空间是农批市场的出路之一。
与电商合作实现增值。
农批市场做电商,利用电商平台整合供应链,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
电商具有优化交易环节,缩短交易链条,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农批市场要在了解自身问题与缺点的基础上,拥抱互联网先进的技术。
草船借箭,借力电商的优势寻求农批市场解决方案,实现市场增值。
就像最近的武汉白沙洲农批市场与深圳谷登农批电商的合作及成功入驻,可谓是一次农批市场电商合作的成功尝试。
从市场主要群体商户来说,他们最强烈的需求的是增多更多的买家,提高交易量;对于市场开发者来说,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提高市场管理效率,增加市场附加值,建立市场品牌。
不管农批市场走哪条发展道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电商虽然对农批市场造成了冲击,但农批市场可草船借箭,利用电商寻求农批市场的解决方案。
农批市场发展陷入困局与电商合作是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