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马云率领
阿里巴巴集团几乎全部高管,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面对几千员工,谈了责任、转型,喊出参与北京发展的号子。印象里,阿里还从没在京城如此兴师动众过。
次日,也即24日,李彦宏发声了,大谈百度转型,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互联网+;29日,马化腾将在钓鱼台国宾馆大讲“互联网+”,腾讯公关甚至将这概念归于马首创,全然不顾李克强总理,还有易观国际创始人于扬的面子。
这不是年末,北京虽已走出寒意,夏日还没来临。BAT领军人赶在4月,在北京刷脸发言,你觉得这是偶然么?
你会想到,每年“五一”前,企业都有一波高声量的营销与传播,毕竟这是全年淡季转旺的时节,连记者都成了飞人。
但最新一幕却有些不寻常。纵使他们是无意识下的扎堆4月底,也没必要非在京城发声。
容我揣测:他们更像借一个特定周期,迎合国家层面的战略诉求,站在政策风口,挖掘自身新一轮成长商机。就是说,一个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行业艰难时局下的中国,急须借助“互联网+”提振整个经济社会的信心。
你能看到,中国实体经济数据持续疲软。首季GDP同比增长7?创6年来新低。上月出口同比跌近15?月度贸易顺差降至13个月内最低,发电量再现负增长,并创出5年多新低。虽有Q1淡季效应,但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同时减速,否认不了寒冷周期。
非常时期,需要政企携手,纾解困局。若你观察过往一年,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企业家的怀柔,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对互联网+轮番强调,就能意识到,某种窗口已打开。4月呐喊,堪称互联网企业与国家战略之间一种碰撞信号BAT领军人在京呐喊,既是迎合当局的“述职”与站台,也是一场场面巨大的商战,看谁更能抓住这一波机遇。
这议题会持续很久,波及很远。我无力把握。这篇就借阿里案剖析整个企业层面的动向。同时我也觉得,面对互联网+巨大商机,阿里应是BAT三家里最具备看点的巨头。
马云率队在京呐喊,一点不偶然。北京曾是他互联网生涯关键一站,尽管还不出彩。一张1999年摄自长城的老照片,他斜靠墙垛,踌躇满志。彭蕾说她在潘家园出没,每天买俩包子上班,真实呈现出当年一群男女青年,如何怀揣梦想却也芸芸众生。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相信那时他们有这信念。
不过,就像Chair毛当年在上海从事革命,不适那种纯精英知识分子路径,很快回故乡发动工农运动一样,Jack Ma不久就回了杭州,在故乡悬挂
电商大梦。
阿里当然没放弃北京,分支一直缓慢扩充,金建杭曾是那里的1号员工。时光到了2004年底,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北京业务一下扩充很多,后来折腾几年,瓦解分流,根基倒也加深;两年前,阿里进入IPO冲刺期,收购案眼花缭乱,标的基本都落在北京。
今日阿里,当然规模远非那时可及,甚至难以想象。前日马云披露最新信息时,北京员工8000名,同样让人觉得,一切仿佛梦境。
比阿里起步早一年的腾讯,因曾强化门户、游戏布局,北京业务早成规模;百度起步晚它一年,因生在北京,属地头蛇,主场当然非它们所及。
今日官员、大众盛赞阿里,反思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出不了马云,马云自己一定深有体会。我所能揣摩到的是,阿里大本营杭州,是中国发展电商业最好的区域,集产业分工与协同、人才、中小企业群、进出口贸易、民间金融、契约精神等多重优势要素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