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个省级副社长曾经采访过我,问我中国的
创业环境如何?
我非常直接告诉他,中国的硬件环境是世界一流,很多创业者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的孵化器,或者有幸拿到政府一些补贴,这在西方很难;但中国的软环境可能是世界最差的,因为一个充满怀疑非常现实的社会环境,你让一个两手空空的创业者如何去回答这种怀疑?
创新创业本来就是从无到有,连创新创业者自己也在探索,你就着急发表评论,绝大部分通常是负面和怀疑的,大家是否意识到这种伤害可能有多大?
另外就是如何接受大家现实的目光?
我在中国也创过业,在西方也做过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但真的让我最无法忍受的是,几乎大多数或者相当多的中国人一接触,那个眼光就在问:你是爷吗?
甚至大家丝毫不考虑这个人过去的成绩有多大,这个事情多少前景,第一个思维就是,你有名吗?
作为一个海外华人,说实在,谁愿意远离祖国,国外不管社会地位还是生活饮食,肯定不如中国丰富,但我想西方最重要的是给了大家一个平和的社会环境,平常平等的社会心态,这让人感觉很舒服,很适合人性。
转眼都四十多岁了,中西方接触无数人,其实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很多毛病,利益至上,很多甚至很虚伪,也会偷工减料,更没有中国的情义可言,所以夫妻都是AA制,这个逐步以后会更多讨论。
但是西方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一点是,很多中国人接触第一次或者头三次,就不想向下继续接触了,大家总是带着各种眼镜或者特殊的思维来处理本来很平常人和人的关系,而西方人在这一点做的比我们好的很多,他们通常都是首先给对方褒奖而不是我们的赤裸裸怀疑,首先是愿意倾听而不是我们没听完就开始发表评论,其实接触十次以后,几乎西方人和中国人都一样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来,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接触就死在这头十次,所以相比而言,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封闭,华人社群越来越分裂,这是我很痛心的。
这对我们的伤害其实非常非常大,不管是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需求,还是个人的发展和物质利益,因为圈子小自然资源少,这样就更没有发展空间。
而且真的没有必要,大家哪怕装,也先装过这十次,至少头十次的接触,给对方好的印象,多给对方正能量,哪怕违心的也多给对方一些鼓励和褒奖,等到第11次再暴露你的利益和想法,否则大家都死在半路上,各种资源都无法整合。
今天我们不谈论创新创业到底对中国经济贡献能有多大?
哪些人适合出来创业?
这个我们以后再讨论。
我们就从国家如此重视,至少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就看看如何帮助国家能够更好的完善,而不是目前让人感觉空喊口号,鼓动一群年轻人投入进来,包括各种风险资金,但大家看看,前年风投的公司已经死掉多少?
而且这些没有经历社会磨砺几乎也没有技术没有管理经验的年轻人突然要面对创业的超级困难,还要承受社会很多的有色眼光和各种不经思考的负面说评,这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是有很大风险的,甚至很大的心灵扭曲造成社会问题的。
我们做事首先战略上要正确,然后战术上要细节,我们且说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但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细节做不好,战略同样是白搭。
(未完待续) 从一个跨国企业主角度看中国的创新创业浪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