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而言,人才短缺是短板。
人才流失率大、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整个行业向前迈进的步伐。
弥补人才短板,是“
电商换市”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一将难求”如今,找基础电商人才难,而找适宜中高端岗位的电商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电商业虽处于快速发展,但跨境电商领域仍有待探索“商业蓝海”,前景广阔,可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行业前进。
因人才的短缺,目前中高端电商人才月薪不菲,有的岗位月薪在2万~3万元。
但从目前情况看,即便是已毕业五六年的科班生,仍然存在对传统产业认知不足、团队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入职后短期内难以胜任相关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的跨境电商已超过5000家,每年跨国包裹已达2000万件,在几何级的爆炸式增长下,人才紧缺已成事实。
有权威机构对福建省外贸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6.14%的企业急需既懂国际贸易又熟悉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外贸业务员,38.5%企业急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员。
“僧多粥少”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的2015年福建省电商人才专场招聘会上,200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涉及
运营、美工、营销等各类与电商相关的就业岗位,现场共接收2000多份求职简历,1000多名求职者现场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省外经贸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林宜宝说,福建省急需大量电商人才,与发展环境有关。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进驻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企业已近600家,给区域经济带来巨大商机,金融、结算、融资、租赁、外贸等行业将需要大批电商人才。
另外,随着众多国内电商巨头进驻、电商在部分山区农村快速崛起,企业需求和人才供应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僧多粥少”。
外“引”内“培”补上人才这块短板,对电商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突破这一瓶颈,福建省加大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实质性支持。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介绍,去年,福建省就明确提出,将争取用5年时间,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万人次,培训电子商务专业人员18万人次,培养电子商务高级人才2万人次。
并推出“电商育才工程”,突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助力福建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将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外“引”方面,省里支持企业引进高端电子商务人才。
对与福建省电子商务企业签订三年(含)以上劳动合同的电子商务高级人才,经省商务厅认定,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10万元;对企业成功引进高级人才产生的猎聘费用,按30%予以补助。
内“培”方面,目前,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商人才培训认证创新。
目前,已经形成了包含国内、国际两个领域的四个等级职业(水平)资格评定“标准”,对应信息技术、UI与视觉设计、运营
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岗位。
为此,11月,福建省还专门培训300名专业技术精湛、执教能力深厚的电子商务种子师资队伍,为福建省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建设提供优质师资团队保障。
该项目最大的价值点,是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进行筛选、培养、输送,实现上岗就能上手的无缝对接。
电商知音难求人才短板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