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09年由买家转战淘宝卖家,除供应链部分外,一手包办,客服,美工,文案,后台进销存。非常熬心但充实的日子。后来继续回软件公司上班。从2012年9月进入一家耗材行业,公司主营是喷墨类的产品。进入2015年,虚恍三年过去了。团队也慢慢成熟,不再需要事事亲历亲为,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算个小总结吧。当然更多的是抛砖引玉吧。
2.
customer
service (客服)
我把很多人不屑一顾的客服放在第一位?因为我向来相信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无论你多么聪明能干,如果和你配合的人不能贯彻你的精神,反而拖你的后腿,后果是可怕。一个运营经理真的不能改变一切。
刚毕业的工作在一家为电力企业服务的软件公司,那个时候把服务这个东西培训得比较极端。所以我觉得心里一直处于精细的工作状态,细节才不会出错,类似洗脑。当然,这增加了我招聘的时间,因为在工作上有多样选择的客服,我是不招的。我要真心愿意做电子商务的人, 吸引年轻人的,要么是钱,要么是前途。两者必有其一。人员的稳定来源于对于前途的一致性认识。
直到2014年,看到了麦肯锡的7S理论,结构(structure)丶制度(system)丶风格(style)丶员工(staff)丶技能(skill)丶战略(strategy)丶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这个答案给出的更理论更标准。其实这一个理论,在小米的营销手册《参与感》里有另一个版本,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是在中间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位置。

1.
店铺的定位审美 :
中国审美基础起源于意境美,所谓形入神似,中国山水画就是集大成者。无论是雅士还是土鳖,潜意识还是会受影响。产品的视觉观感很大程度影响着店铺的转化率,运营需要直接参与,而不是全全交给美工。我们不是开画展,我们每一张图片决定转化率及客单价,必须赋予它营销的思想。2014年我换了美工,说实话,辛苦很多,太多的精力花在美工上。
耗材类的同行们美观花心思的不多,但是2014年明显比2013年强了太多。我曾经做过一版墨水的主图,这一款墨水被许多客人提及的效果就是浮雕。我们当时设计了一个长城版的浮雕效果,但是老板不喜欢,说没有产品图。但是我坚持了,我相信我看了无数的聊天记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时候运营与老板之间也是博弈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事实证明,当月这一款墨水卖得很好,而且砍价的客人也非常少。充分保证了利润。现在在天猫,最难保证的还是利润。虽然公司是按销售额算佣金,但是长期亏,那个公司也顶不住的。这也是职业道德。
美不美的问题,根据自己类目的实际出发,未必那个大神给你支的招就是正确的,充分相信与客户沟通,及后台数据给出的指导。还是说腻了的那句话,电商又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2.
文案
美国的文学家艾布拉姆斯说过,文学的四要素即作者,作品,世界和观众。可见我创造的作品源于这世界的感知,会在我希望看到的人身上产生什么样的结论。他不需要定于某种形式。只需要用只言片语,让终端对于我的表达感同身受。
很多同行认为主版图片就是打折,或者展示产品的词语。这一点上真的要像女装类目的大店学习,耗材虽然属于专业性极高的行业,但是精致的文案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客人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我有好些客户说,看过你们的店,觉得你们是大品牌,所以收藏了很久,才来询问的。画中有诗,客人才会心动。所以不用拘泥于低价的问题,既然都是一个价,谁美就翻谁牌子。
在喷墨类,我们在同行中价钱算中上。便宜这个东西,对于低价耗材是法宝。但是对于本身有附加值的东西来说,意义不大。耗材的终端客户真不差钱。反正耗材行业都没钱上CCTV,就算行业老大也没上CCTV。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在终端的心中是同一起跑线的。靠的是整体的感觉,感觉这个东西绝不能信手拈来,后台的数据及客人的反馈一定要综合分析。
3.
推广
3.1. 直通车
直通车的技巧不谈了,门别上有的是大神,只谈一下关于这个行业所得出的直通车感悟吧。
截至2014年年末,无线端转化率还是很差。所以对于这一块的投入,我还是比较慎重,毕竟我们公司还没到达土豪的地步。也许其他类目确实不错,但是对耗材这一块的测试反映,还是比较差。
现在虽然讲究全网推广,但不得不说,最便宜优质的流量依然来自站内。2012-2013年的时候,我非常痴迷于钻研直通车与钻展的技术,但是烧了无数的金钱之后,突然跳出了这个圈子。那时非常看重ROI和数据表格的制作。也许是技术招式玩得太多,现在反而发现根本没有招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其实直通车在门别上被无数的大神们神话了,尤其是质量得分,其实无论怎么算,点击率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2014年实现了千人千面之后,点击权重就更高了。所以直通车的图特别重要,我觉得江浙沪的同行做得不错,珠海这边重视的就不是太多了,还是做工厂出来的,重视的东西不一样。
不过直通车就是烧钱派传单的手段,重点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他究竟是范冰冰还是凤姐。门别上这种高深的直通车文案无疑是害人的。或者本来是写给有基础的同道中人看的。那些人也不单单是直通车手,更身兼运营的角色。如果一个人没有识别范冰冰的能力,或者打造范冰冰的能力,白白的烧钱是可怕的。尤其是钻展这种数以万计的花费。
我曾经看过一个后台墨盒数据最高的墨盒,这个同行本来是这款墨盒的生产厂家,墨盒也是亏着做的,直通车也烧得高,不是第一就在第二。但是就是卖不上去。说实话,除了价格敢亏,真是一无是处。感觉即不像C店那么接地气,也没有天猫商城该有的高端大气。虽有销量,但是和这钱烧得不成正比。
一个优秀的车手,其实更多的是钱烧出来,因为烧得多了,所以慢慢有了手感。一款产品能不能推,推广到什么程度,有时也成了一种感觉。至少我现在有这种感觉。而不像2年前,天天做一个表格来判断。这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名剑,一定要见血,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器。
3.2. 官方活动与第三方U站
2014年下半年玩得比较多,其实2012年才来的时候,我就想做,但那时基本没什么耗材的活动,好不容易一个开学大促,也是品牌厂家的盛宴。知识产权的门槛高,无奈何呀,转投第三方U站。
活动这个东西,是个人都会报。风险不下于钻展烧钱。关键还是明白自己的目的。第一确保冲量,第二尽量止亏。选品很重要,耗材相对难做连带销售,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做。我们有款墨水就是靠活动和直通车共同推起来的,成本相对还是节省了不少。
3.3. 刷单
现在10家天猫9家在刷单,在我内心而言,这和直通车,钻展属于同级推广工具。我从不依赖他,但是也不会看轻他。每有新品,全部刷完再开车,费用真的节省很多,不过刷单有风险,所以技巧上要多钻研。务必要与真实的购买非常相似。
最重要是了解淘宝的规则,刷销量,刷回头率,刷关键字或7天增长率,这些可以自己慢慢去布局。
4.
激光类产品的马太效应
激光类的产品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地方,亏钱冲销量真是全行业公开的秘密呀。在2013年的11月,公司又成立了一家以激光类为主的店铺。但是公司是不具备激光类产品生产能力的。我当然知道得硒鼓者得天下,但是如果没有产品呢?在老板的强力要求,我做了3周的推广规划,当时进入到了第二排第一的位置。供应链上游断货了,这个打击是沉重的,也是我当时没有预料到的,主推的硒鼓由于发不出货,全线失守。前期的费用也白费了。所以对于货源上不能持续的,建议真的不要盲目跟风。现在激光类的直通车费用,天价呀。
有一家同行,用了大明星做代言人,其实还是在默默的降价中,同质化严重的激光耗材行业中,怎么样才能让终端为品牌买单呢?
5.
耗材类的利润点
供应链为王,这句话基本现在被重复的次数太多了。行业大佬们拥有一流的产品,这不是低端的兼容墨盒和通用墨水可以比拟的。在兼容墨盒上天天以杀价博流量,有时深深的感到厌倦。不是说不可做,这两类商品上量是绝对可行的,但仅仅只是上量。经销商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因为厂家都拼了命的让低端的商品呈现量化,以得到更多的流量。
2015年的新亮点,特殊墨水,宽行墨盒,高端的3D打印产品(这一块我们暂时没有实力做)。小东西博流量,大东西养家。
6.
电商部的困局
6.1. 电商部的内部定位
电商部目前对于耗材行业来说,除了极个别早期的贸易商,还是与销售部并行的部门运行。没有那个工厂是独立操作的。总的来说,电商经理的能力肯定是要高于传统销售经理,因为本身除了具有销售的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与悟性。所以手下的人,一定要比传统的业务人员更强悍,转化更高。最终迫使线下的业务员转型为技术型业务,比如可以做售后服务类销售或者说机器维护。这样线上线下,就可以达到良性循环,对于公司也是最有利的形势。
6.2. 电商客服与传统业务人员的能力差异
很多的电商运营经理,没有意识到,电商客服在实际接单的过程中,与业务部门的能力是有巨大差异的,我曾经面试过两个同行家的客服,我认为她们的能力,不足以接任何有利润的订单,当然她们所在的电商部也不可能得到公司的重视。上面就算是来个神仙,也不能弥补团队的巨大差异,销售额短期是难以上来的。而非常有价值的产品,不仅有来自外部的压力,更大的是来自于内部的压力。懂行的传统业务部门,未必会真心的传授给客服这方面的知识。这一点运营经理就要自己想办法展开培训。你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
6.3. 耗材制造业需要的人材
和贸易起家的电商公司相比,耗材制造业就是土豪。完全可以招聘更高价的人才,比如美编丶文案丶宣传高手丶数据分析高手丶运营高手等等。
发再多的货,没赚钱都是虚幻的繁荣,办公室里面,有几个人是在思考问题的,而不是成天风急火撩地在执行。这帮人是决定你是否可以取得高溢价的核心。
6.4. 电商部与公司的期望
没有公司为了赶时髦来烧钱成立电商,公司要的是未来的趋势或者远景,当然你能提供看得见的近景,老板们就更喜欢。电商说白了,就是线上的销售,是另一种赚钱的工具。更细一点,就是可以实现F(工厂) TO C(客户)的工具。如果这一点不明确,没有人会坚持下去。